六柱飲《醫學六要·治法匯》 - 方劑
六柱饮,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学六要·治法汇》卷三。主治①《医方类聚》引《济生方》:元脏气虚,真阳耗散,两耳常鸣,脐腹冷痛,头旋目晕,四肢怠倦,小便滑数,滑泄不止。②《张氏医通》:泻利完谷。
- 名称:六柱饮《医学六要·治法汇》
- 别名:六柱汤(《证治要诀类方》卷一)、六程散(《医方类聚》卷一四二引《济生方》)
- 出处:《医学六要·治法汇》卷三
- 主治:①《医方类聚》引《济生方》:元脏气虚,真阳耗散,两耳常鸣,脐腹冷痛,头旋目晕,四肢怠倦,小便滑数,滑泄不止。②《张氏医通》:泻利完谷
組成
白茯苓(去皮)、附子(炮,去皮臍)、木香(不見火)各一兩(15g),人參一兩(30g),肉豆蔻、訶子(7.5g)。
用法用量
古代用法: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加生薑五片,入鹽少許,煎至七分,食前溫服。現代用法:上藥為細末。每服12克,入生薑5片,大棗1枚,煎如稀糜,入鹽少許調服。
主治
1.《醫方類聚》引《濟生方》:元髒氣虛,真陽耗散,兩耳常鳴,臍腹冷痛,頭旋目暈,四肢怠倦,小便滑數,滑洩不止。2.《張氏醫通》:瀉利完谷。
重要文獻摘要
《張氏醫通》:“六柱飲治滑脫不止,瀉利完谷。四柱飲加訶子肉,豆蔻減半。”《臨證指南醫案》:“滑洩脈微氣脫,洞下不禁,急投四柱、六柱飲。”《證治準繩》:“諸病壞證久下膿血,或如死豬肝色,或五色雜下,頻出無禁,有類滯下,俗名刮腸,此乃臟腑俱虛,脾氣欲絕,故腸胃下脫,若投痢藥則誤矣。六柱飲去附子,加益智仁、白芍藥,或可冀其萬一。”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