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黃龍湯 - 方劑

新加黄龙汤,中医方剂名。出自《温病条辨》卷二。为泻下剂。具有清热,和血,润肠之功效。主治阳明温病,应下失下,正虚邪实。

  • 名称:新加黄龙汤
  • 出处:《温病条辨》卷二
  • 分类:泻下剂
  • 功用:清热,和血,润肠
  • 主治:阳明温病,应下失下,正虚邪实

歌訣

新加黃龍用海參,玄麥生地硝黃呈;參歸姜草扶正氣,攻補兼施法可尊。

組成

細生地、元參、麥冬(連心)各五錢(15g),人參(另煎)、當歸各一錢五分(4.5g),芒消一錢(3g),生甘草二錢(6g),生大黃三錢(9g),海參(洗)二條,薑汁六匙。

用法用量

水八杯,煮取三杯,先用一杯,衝參汁五分,薑汁二匙,頓服之。如腹中有響聲,或轉矢氣者,為欲便也,候一二時不便,再如前法服一杯,候二十四刻不便,再服第三杯。如服一杯即得便,止後服。酌服益胃湯一劑,餘參或可加入。

功用

清熱,和血,潤腸。

主治

陽明溫病,應下失下,正虛邪實。

方義

溫病熱邪,內傳陽明,與糟粕相結成裡實。故見大便秘結,腑中脹滿而硬。溫熱之邪,久羈不愈,耗氣傷津,致氣陰兩傷,則神倦少氣,口乾咽燥,唇乾焦裂,苔焦黃燥裂。本證虛實夾雜,若單純攻下則正氣不支且正虛不能運藥,下之不通;單純扶正則實邪愈壅,且邪氣不除,正氣亦難以復常。治當攻補兼施,邪正兼顧。方中大黃、芒硝瀉熱通便,盪滌腸胃實熱積以攻邪,為方中君藥。人參、當歸益氣養血,扶正補虛,運藥力行藥勢以利攻積祛邪,又可使下不傷正,為方中臣藥。生地玄參、麥冬、海參甘寒質潤,滋陰養液,既補耗竭之陰液,又能滋潤腸燥,以助通便,寓有“增水行舟”之義。甘草益氣和中,顧護胃氣,又制硝、黃峻猛瀉下之力,以防其傷正薑汁和胃止嘔防止拒藥不納,同時借其降逆作用,以助通降腸胃氣機。二味為方中佐使之用。諸藥配伍,瀉熱通便,益氣養陰,邪正兼顧,扶正有助祛邪,祛邪以利安正,共成攻補兼施之劑。

運用

1、本方主治熱結裡實,兼有氣陰不足之證。臨床應用以大便秘結,腹脹而硬,神疲少氣,口乾燥,舌苔焦黃燥裂為證治要點。2、常用本方治療傷寒、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乙型腦炎、老年性腸梗阻等見上述證候者。

加減化裁

如無海參,可重用生地;如腹脹滿較甚者,加厚朴、萊菔子以行氣消脹;如正虛重者,去芒硝,減緩瀉下之力。

使用注意

本方寒涼滋潤,若屬冷積便秘,則易慎用。

化裁方之間的鑑別

黃龍湯、新加黃龍湯均為攻補兼施之劑。然黃龍湯含大承氣湯之意,瀉下熱結之力強,適用於熱結較甚,兼氣血不者;新加黃龍湯以調胃承氣湯緩下熱結,滋陰增液之力強,適用於熱結裡實,氣陰不足者。

重要文獻摘要

1、《溫病條辨》:“舊方(黃龍湯)用大承氣加參、地、當歸,須知正氣久耗,而大便不下者,陰陽俱備,尤重陰液消亡,不得再用積、樸傷氣而耗液。故改用調胃承氣湯,取甘草之綴急,合人參補正;微點薑汁,宣通胃氣,代、樸之用,合人參最宣胃氣;加麥地、玄參保津液之難,而又去血結之積聚。薑汁為宣氣分之用,當歸為宣血中氣分之用。再加海參者,海參鹹能化堅,甘能補正。按海之液,數倍於其身,其能補液可知,且動之物,能走絡中血分,病久必人絡,故以之為使也。”2、《中國醫藥匯海方劑部》:“此雖變為威寒苦甘法,但苦甘多而鹹寒為佐焉。故治法亦同中略有小異。用苦甘者,重用瀉火生液也;佐鹹寒者,取以軟堅潤燥也。大概腸胃火結之燥實證,而又津液大傷,不可不攻下,而又不任攻下者,此法宜之。本方所治,為陽明燥實,屢下不通之證。方中生地、甘草、人參麥冬大甘,生液養津;大黃苦寒瀉火,益以芒硝之軟堅潤燥;玄參、海參之鹹寒,大生津液;又有歸之滑潤,姜之開結,俾少火實結之邪,一鼓宣通滑洩而盡去之。臂水涸舟停,既有人力之推輓,復得潮汛之氾濫,則鉅艦中流而自在行矣。不然,雖有風帆篙手何益哉?此又攻下法中之別有法門,而為學者之所宜究心者也。”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