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莖 - 中藥材

茜草茎,中药名。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茎叶。具有止血,行瘀的功效。主治吐血,血崩,跌打损伤,风痹,腰痛,痈毒,疔肿。

功效作用

功能

止血,行瘀。

主治

主要用於吐血,血崩,跌打損傷,風痺,腰痛,癰毒,疔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品30-60g;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相關論述

1、《履巉巖本草》:大能活血,治便血等疾。

2、《植物名實圖考》:行血,治腰痛。

3、《蘇州本產藥材》:行血,活血。治癰毒,損傷。

4、《藥材資料彙編》:攻血,治氣塊。

5、《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止血,和血,行血。治風痺,寒溼,黃疸。

6、《四川中藥志》:配成藥灑,作打藥、補藥或調經藥用。治風溼瘙癢、癢瘡、糞毒發癢,煮水外冼。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熱症吐血,婦女血崩,經出色黑:茜草莖二兩。熬水服。(《四川中藥志》)

2、治趺打愈後,筋骨痠痛:幹茜草頭,每次八錢,合豬腳節燉服。(《泉州本草》)

3、治疔疽:茜草鮮嫩葉略加食鹽,搗爛,敷疔疽瘡頭。(《現代實用中藥》)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夏、秋季採收,曬乾。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乾燥莖呈枯綠色,莖的稜上有粗糙細毛刺。質脆易斷,斷面四方形。內心色白而松。莖節上輪生葉片,葉柄及葉背中肋上均有倒刺毛。葉多脫落。本品在蘇州、杭州、上海亦稱為過山龍。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茜草科植物茜草。

形態特徵

多年生攀援草本。根數條至數十條叢生,外皮紫紅色或橙紅色。莖四稜形,稜上生多數倒生的小刺。葉四片輪生,具長柄;葉片形狀變化較大,卵形、三角狀卵形、寬卵形至窄卵形,長2-6cm,寬1-4cm,先端通常急尖,基部心形,上面粗糙,下面沿中脈及葉柄均有倒刺,全緣,基出脈5。聚傘花序圓錐狀,腋生及頂生;花小,黃白色,5數;花萼不明顯;花冠輻狀,直徑約4mm,5裂,裂片卵狀三角形,先端急尖;雄蕊5,著生在花冠管上;子房下位,2室,無毛。漿果球形,直徑5-6mm,紅色後轉為黑色。花期6-9月,果期8-10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全國大部分地區。

道地產區

產四川、江蘇、上海郊區及浙江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路旁、溝沿、田邊、灌叢及林緣。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