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鬼針草 - 中藥材

白花鬼针草,中药名。为菊科鬼针属植物白花鬼针草Bidens pilosa L.var.radiata Sch.-Bip.[B.pilosa L.var.albiflora Maxim.;B.pilosa L.var.minor(Bl.)Scherff]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散瘀活血的功效。主治感冒发热,湿热黄疸,风湿痹痛,痈肿疮疖。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利溼退黃,散瘀活血。

主治

感冒發熱,溼熱黃疸,風溼痺痛,癰腫瘡癤。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

化學成分

地上部分含咖啡醯衍生物,炔類衍生物,黃酮類化合物。

相關論述

1、《嶺南採藥錄》:“清熱解毒,能退外感發熱,以之煎服。又煎水洗疥癩,能解毒止癢,洗疳瘡亦可。”

2、《西藏常用中草藥》:“清熱解毒,散瘀活血。治風溼疼痛,黃疽,跌打損傷,瘡癤,闌尾炎,高血壓病,小兒疳積。”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7-10月採收全草,切段,曬乾。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乾燥品呈條狀。莖鈍四稜形。下部葉3裂或不分裂;中部葉具柄,三出,小葉3枚,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先端銳尖,基部近圓形或闊楔形,不對稱,邊緣具鋸齒。頭狀花序邊緣具舌狀花5-7枚,舌片橢圓狀倒卵形,黃白色,先端鈍或有缺刻。氣微,味微苦。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菊科鬼針屬植物白花鬼針草。

形態特徵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30-100cm。莖鈍四稜形,無毛或上部被極稀的柔毛。莖下部葉較小,3裂或不分裂,通常在開花前枯萎;中部葉具長1.5-5cm無翅的柄,三出;小葉常為3格,很少為具5(-7)小葉的羽狀複葉,兩側小葉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2-4.5cm,寬1.5-2.5cm,先端銳尖,基部近圓形或闊楔形,有時偏斜,不對稀,邊緣有鋸齒,頂生小葉較磊,長橢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3.5-7cm,先端漸尖,基部漸狹或近圓形,具長1-2cm的柄,邊緣鋸齒,上部葉小,3裂或不分裂,條狀披針形。頭大辯論花序有長1-6(果時長3-10)cm的花序梗;總苞苞片7-8枚,條狀匙形,外層託片披針形,內層條狀披針形;舌狀花5-7枚,舌片橢圓狀倒卵形,白色,長5-8mm,寬3.5-5mm,先端鈍或有缺刻;盤花筒狀,長約4.5mm,冠簷5齒裂。瘦果黑色,條形,長7-13mm,先端芒刺3-4枚,長1.5-2.5mm,具倒刺毛。

分佈區域

分佈於華東、中南、西南及西藏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村旁、路邊及曠野。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