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陽助胃湯 - 方劑

扶阳助胃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卫生宝鉴》卷十三。具有扶阳散寒,健脾益胃之功效。主治客寒犯胃,胃脘当心而痛。症见胃脘冷痛、受寒则重,痛势绵绵不休,寒甚则剧痛难忍,面色苍白,手足不温,食欲减退,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细。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结肠炎。

  • 名称:扶阳助胃汤
  • 别名:扶阳益胃汤(《金匮翼》卷六)
  • 出处:《卫生宝鉴》卷十三
  • 功用:扶阳散寒,健脾益胃
  • 主治:客寒犯胃,胃脘当心而痛

組成

乾薑(炮)一錢半,揀參、草豆蔻仁、甘草(炙)、官桂、白芍藥各一錢,陳皮、白朮、吳茱萸各五分,黑附子(炮,去皮)二錢,益智仁五分。

用法用量

上㕮咀,作一服。水三盞,加生薑三片,大棗兩個,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

功用

扶陽散寒,健脾益胃。

主治

客寒犯胃,胃脘當心而痛。

方義

①《衛生寶鑑》:《內經》日,寒淫於內,治以辛熱,佐以苦溫。附子、乾薑大辛熱,溫中散寒,故以為君;草豆蔻仁、益智仁辛甘大熱,治客寒犯胃為佐;脾不足者以甘補之,炙甘草甘溫,白朮、橘皮苦溫,補脾養氣;水挾木勢,亦來侮土,故作急痛,桂辛熱以退寒水,芍藥味酸以瀉木克土,吳茱萸苦熱,洩厥氣上逆於胸中,以為使也。②《醫方考》:附子、乾薑、官桂、吳茱萸、草豆蔻、益智仁,辛熱之品也,用之所以扶陽;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故用人參、白朮、甘草甘溫之品以助胃;用芍藥者,取其味酸,能瀉土中之木;用陳皮者,取其辛香,能利腹中之氣。

運用

本方證以胃脘痛,得熱則舒為辯證要點。本方可用治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慢性結腸炎。

重要文獻摘要

《衛生寶鑑》:“扶陽助胃湯:乾薑(炮)一錢半,揀參、草豆蔻仁、甘草(炙)、官桂、白芍藥各一錢,陳皮、白朮、吳茱萸各五分,黑附子(炮,去皮)二錢,益智仁五分(一方一錢)。上㕮咀,都作一服。水三盞,生薑三片,棗子兩個,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前。三服大勢皆去,痛減過半。至秋先灸中脘三七壯。次九氣海百餘壯,滋榮百脈,以還少丹服之,則喜飲食,添肌肉,潤面板。明年春,灸三里二七壯,乃胃之合穴也,亦助胃氣,又引氣下行。春以芳香助脾,復以育氣湯加白檀香平治至,戒以懲忿窒欲,慎言語,節飲食,一年而平復。《內經》日:寒淫於內,治以辛熱,佐以苦溫。附子、乾薑大辛熱,溫中散寒,故以為君;草豆蔻仁、益智仁辛甘大熱,治客寒犯胃為佐;脾不足者以甘補之,炙甘草甘溫,白朮、橘皮苦溫,補脾養氣;水挾木勢,亦來侮土,故作急痛,桂辛熱以退寒水,芍藥味酸以瀉木克土,吳茱萸苦熱,洩厥氣上逆於胸中,以為使也。”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