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羅勒 - 中藥材

毛罗勒,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毛罗勒(OcimumbasilicumL.var.pilosum(Willd.)Benth.[O.pilosumWilld.;O.basilicumauct.NonL.])的全草。茎叶在7-8月采收,留种地可待种子成熟后再收割,除去杂质,切细,晒干或鲜用。分布于河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味辛,性温。无毒。具有健脾化湿、祛风活血功效,用于治疗湿阴脾胃、纳呆腹痛、呕吐腹泻、外感发热、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皮肤湿疹等病症。

功效作用

功能

健脾化溼,祛風活血。

主治

溼陰脾胃,納呆腹痛,嘔吐腹瀉,外感發熱,月經不調,跌打損傷,面板溼疹等病症。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搗爛敷;或水煎燻洗。

藥理作用

祛痰平喘作用。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胃痛腹脹:(毛羅勒)全草、延胡索、制香附各9g,生薑6g。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2、治關節扭傷腫痛:(毛羅勒)全草、威靈仙各30g,赤芍15g。水煎燻洗患處;或用鮮全草搗爛,外敷患處。(《浙江藥用植物志》)

3、治月經不調:(毛羅勒)全草12g,丹參15g。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加工炮製

炮製方法

莖葉在7-8月採收,留種地可待種子成熟後再收割,除去雜質,切細,曬乾或鮮用。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藥材性狀:莖呈方柱形,長短不等,直徑約4mm,表面紫色或黃紫色,有柔毛;質堅硬,折斷面纖維性,中央有白色的髓。葉多已脫落,完整者展平後呈矩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2-2cm,寬0.5-1cm,先端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疏鋸齒或全緣,下面有腺點,略有疏柔毛。輪傘花序組成頂生假總狀花序,被柔毛;苞片倒披針形;花易凋謝,宿萼筒狀,膜質,外被疏柔毛,內面喉部被微柔毛。小堅果卵球形或矩圓形,長約2mm,暗褐色。氣芳香,味辛;有清涼感。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唇形科植物毛羅勒。

形態特徵

毛羅勒,一年生草本,高20-70cm。芳香。莖直立,多分枝上升,被極多疏柔毛。葉對生;葉柄被極多疏柔毛;葉片長圓形,長約在2.5cm以下,邊緣有疏鋸齒或全緣,有緣毛,上面疏生白色柔毛,下面散佈腺點。輪傘花序,有6朵花或更多,組成有間斷的較長的頂生總狀花序,被極多疏柔毛;苞片狹卵形或披針形,邊緣有緣毛,早落;花萼鐘形,長3-7mm,外面密被具節長柔毛,萼齒5,上唇3齒,中齒最大,近圓,具短尖頭,側齒卵圓形,先端銳尖,下唇2齒,三角形,具刺尖,萼齒邊緣均具緣毛,果時花萼增大、宿存;花冠淡粉紅色或白色,長6-9mm,伸出花萼,唇片外面密被長柔毛,上唇寬大,4裂,裂片近圓形,下唇長圓形,下傾;雄蕊4,二強,均伸出花冠外,後對雄蕊花絲基部具齒狀附屬物並且被短柔毛;子房4裂,花柱與雄蕊近等長,柱頭2裂;花盤具4淺齒。小堅果長圓形,褐色。花期6-9月,果期7-10月。

分佈區域

在河北、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有栽培,間或有逸為野生。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