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毒散 - 方劑

败毒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解表剂。具有散寒祛湿,益气解表之功效。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症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呕哕寒热,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痢疾、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湿疹等属外感风寒湿邪兼气虚者。

  • 名称:败毒散
  •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分类:解表剂-扶正解表
  • 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歌訣

人參敗毒草苓芎,羌獨柴前芷桔同;瘟疫傷寒並痢疾,扶正祛邪有其功。

組成

柴胡(去苗),前胡(去苗、洗),川芎、枳殼(去瓤,麩炒),羌活(去苗),獨活(去苗),茯苓(去皮),桔梗、人參(去蘆)、甘草三十兩(各900g)

用法用量

1、作湯劑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2、上為粗末。每服6克,水一盞,加生薑、薄荷各少許,同煎七分,去滓,不拘時服,寒多則熱服,熱多則溫服。

功用

散寒祛溼,益氣解表。

主治

氣虛,外感風寒溼表證。憎寒壯熱,頭項強痛,肢體痠痛,無汗,鼻塞聲重,咳嗽有痰,嘔噦寒熱,胸膈痞滿,舌淡苔白,脈浮而按之無力。

方義

本方證系正氣素虛,又感風寒溼邪。風寒溼邪襲於肌表,衛陽被遏,正邪交爭,故見憎寒壯熱、無汗;客於肢體、骨節、經絡,氣血執行不暢,故頭項強痛、肢體痠痛;風寒犯肺,肺氣鬱而不宣,津液聚而不布,故咳嗽有痰、鼻塞聲重、胸膈痞悶;舌苔白膩,脈浮按之無力,正是虛人外感風寒兼溼之徵。治當散寒祛溼,益氣解表。方中羌活、獨活發散風寒,除溼止痛,羌活長於祛上部風寒溼邪,獨活長於祛下部風寒溼邪,合而用之,為通治一身風寒溼邪的常用組合,共為君藥。川芎行氣活血,並能祛風;柴胡解肌透邪,且能行氣,二藥既可助君藥解表逐邪,又可行氣活血加強宣痺止痛之力,俱為臣藥。桔梗辛散,宣肺利膈;枳殼苦溫,理氣寬中,與桔梗相配,一升一降,是暢通氣機、寬胸利膈的常用組合;前胡化痰以止咳;茯苓滲溼以消痰,皆為佐藥。生薑、薄荷為引,以助解表之力;甘草調和藥性,兼以益氣和中,共為佐使之品。方中人參亦屬佐藥,用之益氣以扶其正,一則助正氣以鼓邪外出,並寓防邪復入之義;二則令全方散中有補,不致耗傷真元。

配伍特點

本方以解表為主,佐以益氣,扶正以助祛邪,祛邪而不傷正。

運用

1、本方是一首益氣解表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惡寒發熱,肢體痠痛,無汗,脈浮按之無力為辨證要點。2、本方常用於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氣管炎、風溼性關節炎、痢疾,過敏性皮炎、溼疹等屬外感風寒溼邪兼氣虛者。

加減化裁

若正氣未虛,而表寒較甚者,去人參,加荊芥、防風以祛風散寒;氣虛明顯者,可重用人參,或加黃芪以益氣補虛;溼滯肌表經絡,肢體酸楚疼痛甚者,可酌加威靈仙、桑枝、秦艽、防己等祛風除溼,通絡止痛;咳嗽重者,加杏仁、白前止咳化痰;痢疾之腹痛、便膿血、裡急後重甚者,可加白芍、木香以行氣和血止痛。

使用注意

方中藥物多為辛溫香燥之品,外感風熱及陰虛外感者,均忌用。若時疫、溼溫、溼熱蘊結腸中而成之痢疾,切不可用。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