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陽關 - 脊陽關、背陽關 - 針灸穴位
腰阳关,经穴名。出自《素问·骨空论》。别名脊阳关、背阳关、背解。属督脉。位于脊柱区,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軔带中,有腰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主治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痿。直刺0.5-1寸。
名詞釋義
穴當第四腰椎棘突下,穴屬督脈,督為陽脈之海,關於一身陽氣,因喻穴為陽氣之關要處,故而得名。
功能作用
益腎強腰,驅寒除溼,調理衝任。
定位
位於脊柱區,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後正中線上。
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棘間軔帶中。有腰動脈後支、棘間皮下靜脈叢。布有腰神經後支的內側支。
詳細主治
1、腰骶疼痛、下肢萎痺。2、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等婦科病證。3、遺精、陽痿等男科病證。
詳細操作
仰臥或正坐,先按穴兩髂嵴,髂嵴平線與後正中線交點處相當於第四腰椎棘突,棘突下方凹陷處即本穴。直刺0.5-1寸。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5分鐘。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下肢癱瘓、膝關節炎、慢性腸炎、痢疾、脊柱炎、坐骨神經痛等。
配伍
1、配梁丘穴、曲泉穴治筋攣膝不得屈伸,不可以行。2、配陽陵泉穴、俠溪穴治膝外廉痛。3、配腎俞穴、關元穴、膏肓穴、肝俞穴治遺精陽痿。4、配合谷穴、三陰交穴治月經不調、痛經、帶下諸疾。5、配次髎穴、中髎穴、關元穴、中極穴、曲骨穴治膀胱麻痺。6、配帶脈穴、關元穴之白帶。7、配大椎穴、筋縮穴、風府穴、下關穴、頰車穴、合谷穴、曲池穴、崑崙穴等治破傷風。
相關論述
1、《針灸聚英》:“膝外不可屈伸,風痺不仁,筋攣不行。”2、《會元針灸學》:“陽關者,陽者氣也。關為機關,大腸屬氣,其前在十六椎兩旁,關乎陽氣下通經絡,上通命門,相火稟金化氣而生三焦,夾脊雙關而上,通背化氣助力之用於外,關乎全身之陽強壯力之出入,故名陽關。”3、《腧穴命名匯解》:“陽關,穴在關元俞上方,相當腹部關元穴上部,考關元為元陰元陽交關之處,此穴屬督脈,為元陰元陽之會所,因名陽關。”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