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姜 - 中藥材

廉姜,中药名。为姜科植物华良姜Rhizoma Alpiniae Chinensis的根茎。具有温中消食,散寒止痛,活血,止咳平喘的功效。主治胃寒冷痛,噎膈吐逆,腹痛泄泻,消化不良,风湿关节冷痛,跌打损伤,风寒咳喘。

功效作用

功能

溫中消食,散寒止痛,活血,止咳平喘。

主治

主要用於胃寒冷痛,噎膈吐逆,腹痛洩瀉,消化不良,風溼關節冷痛,跌打損傷,風寒咳喘。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浸酒。外用:搗敷。

化學成分

種子含油0.6%,中含0.5%棕櫚酸和一種酚類物質,油的低溫餾出部分含1,8-桉葉素7%,高溫餾出部分含30%α-石竹烯和一種倍半萜烯醇。尚含良姜素及山姜素。

藥理作用

1、對離體腸平滑肌的影響:華山姜煎劑小劑量使小鼠、豚鼠小腸收縮加強,大劑量則呈抑制作用,表現肌張力降低,振幅減少,能部分拮抗乙醯膽鹼或氯化鋇引起腸管緊張性及強直性收縮。華山姜非揮發性成分使兔小腸活動略增強,揮發性成分使腸管輕度興奮,隨後轉入明顯抑制,張力降低,收縮頻率減慢,振幅減少,並隨著濃度不同能部分或完全拮抗乙醯膽鹼、氯化貝引起腸管興奮或痙攣。

2、對腸道推進運動的影響:華山姜煎液0.5g/kg小鼠灌胃能使腸道推進運動加快。

毒理作用

經急性毒性試驗25g/kg(量大容積)灌胃1次,觀察3天,未見小鼠中毒症狀和死亡,亞急性毒性試驗,大鼠每日灌胃華山熱浸液1.62g/kg,連續30天,結果肝腎功能均在正常範圍,病理檢查無特殊異常。

相關論述

1、《本草拾遺》:主胃中冷,吐水,不下食。

2、《本草綱目》:溫中下氣,消食益智。

3、《植物名實圖考》:治胃病。

4、《貴州草藥》:散寒止痛,定喘。

5、《廣西藥植名錄》:治胃寒冷病,噎膈嘔吐,腹痛洩瀉,消化不良。

;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胃氣痛:山姜30g。煨水服。

2、治風溼關節冷痛:山姜、石南藤、香樟根、紅禾麻各30g。煨水服,每日3次。

3、治喘咳:山姜適量。泡童便3d,取出曬乾,用30g泡酒250g。每日早晚各服15g。

4、治肺癆咳嗽:山姜、乾薑、核桃仁各15g。蒸蜂蜜30g服。(1-4方出自《貴州草藥》)

相關配伍

;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秋季採挖,除去莖葉,洗淨,切段曬乾。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根莖呈圓柱形或塊狀,長7-10cm,直徑0.3-1cm,頂端漸尖細,多數有分枝。表面灰黃色或棕黃色,有明顯的環節,節上有鱗片樣的葉柄殘基及鬚根痕,節間距0.3-1cm,有較順直的縱皺紋。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淡黃色,纖維性。氣微香,味稍辛辣。以質堅實、粗壯、斷面色淡黃、氣香烈者為佳。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姜科植物華良姜。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約1m。根莖匍匐,肉質。葉互生;葉柄鞘狀抱莖;葉舌膜質,長4-10mm,2裂,具緣毛;葉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0-30cm,寬3-10cm,先端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漸狹,兩面均無毛;總狀圓錐花序頂生,長10-30cm,分枝短,長3-10mm,其上有花2-4朵;小苞片長1-3mm,花時脫落;花白色萼管狀,長約5mm,先端具3齒;花冠管略超出,花冠裂片長圓形,長約6mm,後方的一枚較大,兜狀;唇瓣卵形,長6-7mm,先端微凹,側生退化雄蕊2,鑽狀,長約1mm;花絲長約5mm,花葯長約3mm;子房無毛。果球形,直徑5-8mm。花期5-7月,果期6-12月。

分佈區域

分佈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00-2500m的山谷、溪邊、疏林下等潮溼的地方。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