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七 - 中藥材

岩七,中药名。为川续断科植物裂叶翼首花Pterocephalusbretschneideri(Bat.)Pritz.的根及全草。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具有疏风清热,活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外感风热,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跌打损伤,骨折。

功效作用

功能

疏風清熱,活血止痛。

主治

外感風熱,發熱頭痛,咳嗽,咽喉腫痛,跌打損傷,骨折。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

注意事項

~體虛患者及孕婦禁服。~《全國中草藥彙編》:“身體虛弱者和孕婦忌服。”~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祛風除溼,活血祛瘀,止痛。”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風溼性心臟病:巖七根莖15g,包穀七15g,葉下花根15g,芡實30g。燉肉服。(《西昌中草藥》)

2、治跌打損傷、風溼疼痛、癱瘓:巖七根莖30g。泡酒500g,每日服15g。(《西昌中草藥》)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夏、秋季採收,洗淨,曬乾或鮮用。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本品之乾燥根圓柱形,稍彎曲,長8-15cm,直徑3-8mm,外皮棕褐色,具縱皺紋和橫紋,可見鬚根殘基或疤痕。質堅脆,斷面黃白色,具淡褐色射線。氣微,味苦。以根條粗壯、色棕褐者為佳。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川續斷科植物裂葉翼首花。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30釐米,疏被卷伏毛;根圓柱形,徑約3-8毫米,外皮棕褐色,裡面黃白色。葉密集叢生成蓮座狀,對生,基部相連;葉片輪廓狹長圓形至倒披針形,長5-20釐米,1-2回羽狀深裂至全裂,裂片線形至寬線形,小裂片先端急尖,兩面疏被柔毛,上面綠色,背面淡綠色;葉柄長3-10釐米,黃白色。花葶高約30釐米,疏被白色卷伏毛,近花序處較密,無葉,微具稜;頭狀花序扁球形,單生花葶頂端,徑2.5-3釐米,果時徑約2釐米;總苞苞片2輪,10-14片,寬線形,鈍頭,具中脈,外面微被白色疏柔毛;花托圓頂狀,密被白毛;苞片小,線狀倒披針形,先端漸尖,褐色,長4-6毫米,微被疏柔毛;小總苞橢圓狀倒卵形,長4-5毫米,具8條肋稜,密被白色糙毛,頂端膜質,牙齒狀;花萼全裂,成8條棕褐色剛毛狀,長10-12毫米,上面被極短毛;花冠淡粉色至紫紅色,筒狀,長12毫米,筒長約7毫米,外面被白色柔毛,裂片4,鈍頭,微二唇形,最上1片(上唇)稍大,長約2.5毫米,其他3片(下唇)稍短,長約2毫米,具數條棕色脈紋;雄蕊4,著生於花冠管上部,花絲長約5毫米,伸出花冠筒外甚多,柱頭頭狀。瘦果橢圓形,長4毫米,先端漸狹成喙狀,具8條脈紋,疏被柔毛,宿萼剛毛狀。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1600-3400m的山地岩石縫中或林下草坡上。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