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匙散 - 方劑
代匙散,中医方剂名。出自《景岳全书》卷五十一。具有清热解毒,消痰利咽之功效。主治喉痹。症见咽喉肿痛,面赤腮肿,甚则项外漫肿,喉中有块如拳,汤水难咽,语言不出。
- 名称:代匙散
- 出处:《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 功用: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 主治:喉痹
歌訣
1、代匙散月石石膏,腦荷膽礬與粉草;殭蠶冰片和皂角,細末吹喉喉痺消。2、代匙散吹治喉痺,二石腦礬粉草比;皂角蠶冰共為末,若加牛黃豁痰閉。
組成
月石、石膏各一錢(3g),腦荷五分(1.5g),膽礬五分(1.5g),粉草三分(0.9g),殭蠶(炒)五分(1.5g),冰片一分(0.3g),皂角(炙煙盡)五分(1.5g)。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用竹管頻吹喉中。加牛黃五分(1.5g)更佳。
功用
清熱解毒,消痰利咽。
主治
喉痺。
方義
本方具清熱解毒,消痰利咽之功。《素問·陰陽別論》日:“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痺。”痺者,即閉塞不通也。其多因起居不慎,風邪侵襲,肺衛失固;或外邪不解,壅盛傳裡,肺胃鬱熱;或溫熱病後,或久病勞傷,臟腑虛損,咽喉失養,或虛火上爍咽部所致。以咽部紅腫疼痛,或乾燥,異物感、或咽癢不適,吞嚥不利等為主要表現。故治在內服或散寒清熱消痰,或滋陰解毒的同時,可配用本方這類吹喉藥粉使用提高療效。方中月石、石膏、腦荷、冰片、膽礬、粉草清熱解毒,消腫利咽;膽礬、殭蠶、皂角功毒消痰,防腐通關。諸藥相合,共奏清熱瀉火,解毒消痰,開喉通閉之效,更適用與熱毒痰涎壅遏所致之喉痺證。
運用
臨床應用以咽喉腫痛,面赤腮腫,甚則項外漫腫,喉中有塊如拳,湯水難嚥,語言不出為辨證要點。
使用注意
忌頻頻掙聲。
重要文獻摘要
1、方論選錄《景嶽全書》:“凡外治火證腫痛之法,宜以木別子磨醋,用鵝翎蘸攪喉中,引去其痰,或另少和清水,免其太酸,時時呷漱喉中,不可嚥下,引吐其痰為更善,漱後以代匙散吹之,仍內服煎藥,自無不愈。” 《景嶽全書》:“代匙散四十八。【主治】喉痺。【處方】月石、石膏各一錢,腦荷五分,膽礬五分,粉草三分,殭蠶(炒)五分,冰片一分,皂角(炙煙盡)五分。【用法】上為細末,用竹管頻吹喉中。加牛黃五分更佳。”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