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謹防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和人口的老齡化,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動脈粥樣硬化發病率已高達80%,成為老年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

動脈發生粥樣硬化的主要原因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吸菸、肥胖等。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可發生在全身的大小動脈,如大家熟悉的心腦血管病,可以引起嚴重後果。而這種病變如發生在四肢的動脈,尤其好發於下肢,稱為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症。動脈粥樣物質的不斷擴大和繼發血栓形成,可引起動脈管腔變窄、堵塞,使下肢血流不暢,會出現一些缺血癥狀。這種疾病好發於老年人,男性居多,年齡多在50歲以上。由於患者和部分醫生對其缺乏足夠認識,易被誤診為閉塞性脈管炎、骨質增生、風溼病或其他疾病,常得不到及時治療,有的患者常因延誤治療而被迫截肢。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主要表現為:足部怕冷、發涼,小腿抽筋、疼痛,疼痛在行走一段路程後加重,常被迫停下休息,嚴重的在休息時疼痛也不能緩解,夜間足趾疼痛,常夜不能寐,抱足而坐,痛苦異常,患肢面板顏色也發生變化,如蒼白或發紫,面板變薄、汗毛稀疏、腳趾甲變形等,發展到後期可出現腳趾部缺血潰瘍或變黑壞死,傷口不易癒合,如未得到及時正確治療,常會導致截肢。

對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的患者來說,如出現嚴重的疼痛、足部變黑壞死時,應儘快考慮進行血管介入治療或搭橋手術,有望能恢復肢體的血液迴圈,避免截肢。當然,對於部分早期患者,採用非手術治療,也可取得較好的療效。首先戒菸,改變不正確的生活方式,輔以降壓、降脂、擴血管、活血化淤等治療,一般能控制病情的進展。其次,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的有規律的步行鍛鍊,有利於側支迴圈的形成,可以使80%以上患者的症狀得到緩解。具體的運動鍛鍊方法是,患者堅持步行直到症狀出現後停止,待症狀消失後再步行鍛鍊,如此反覆運動每天堅持1小時。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