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人參 - 中藥材

小雪人参,中药名。为豆科植物山豆花Lespedezatomentosa(Thunb.)Sieb.的根。分布于东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河南、湖南、广西等地。具有健脾补虚,清热利湿,活血调经之功效。常用于虚劳,血虚头晕,水肿,腹水,痢疾,经闭,痛经。

功效作用

功能

健脾補虛,清熱利溼,活血調經。

主治

用於虛勞,血虛頭暈,水腫,腹水,痢疾,經閉,痛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

藥理作用

同屬植物頭伏胡枝子Lespedezncapitata的提取物有降低血膽固醇的作用。

相關論述

1、《貴州民間藥物》:“滋補。治虛勞、虛腫。”

2、《貴州草藥》:“健脾補虛。”

3、《安徽中草藥》:“利水消腫,治腎炎,肝硬化腹水。”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虛勞:鮮白土子30g。燉肉吃。(《貴州草藥》)

2、治虛勞水腫:山豆花根30g。水煎或燉豬瘦肉服。(《湖南藥物志》)

3、治腎炎、肝硬化腹水:山豆花根30g,黃老母雞1只。將雞宰殺,從尾部切開,去腸雜(蛋花、肫肝仍放肚內),洗淨,再將山豆花根放入雞肚內,蒸8小時後,去藥渣。吃肉喝湯,當日吃不完,次日加少量水蒸後再吃。每星期只吃1只,連吃3只為1療程。(《安徽中草藥》)

4、治痢疾:山豆花根30g(或全株45g),人字草30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秋季採收,洗淨,切片,曬乾。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豆科植物山豆花。

形態特徵

灌木,高達1米。全株密被黃褐色絨毛。莖直立,單一或上部少分枝。托葉線形,長約4毫米;羽狀複葉具3小葉;小葉質厚,橢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3-6釐米,寬1.5-3釐米,先端鈍或微心形,邊緣稍反捲,上面被短伏毛,下面密被黃褐色絨毛或柔毛,沿脈上尤多;葉柄長2-3釐米。總狀花序頂生或於莖上部腋生;總花梗粗壯,長4-8(-12)釐米;苞片線狀披針形,長2毫米,有毛;花具短梗,密被黃褐色絨毛;花萼密被毛長約6毫米,5深裂,裂片狹披針形,長約4毫米,先端長漸尖;花冠黃色或黃白色,旗瓣橢圓形,長約1釐米,龍骨瓣與旗瓣近等長,翼瓣較短,長圓形;閉鎖花生於莖上部葉腋,簇生成球狀。莢果倒卵形,長3-4毫米,寬2-3毫米,先端有短尖,表面密被毛。

分佈區域

分佈於東北、西南及河北、山西、陝西、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河南、湖南、廣西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路邊。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