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藤 - 中藥

钩藤,中药饮片名。具有息风定惊,清热平肝之功效。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高热惊厥,感冒夹惊,小儿惊啼,妊娠子痫,头痛眩晕。

成分

本品含多種吲哚類生物鹼,主要有鉤藤鹼、異鉤藤鹼、柯諾辛因鹼、異柯諾辛因鹼、柯楠因鹼、二氫柯楠因鹼,尚含黃酮類化合物、兒茶素類化合物等。

性狀

本品莖枝呈圓柱形或類方柱形,長2-3cm,直徑0.2-.5cm。表面紅棕色至紫紅色者具細縱紋,光滑無毛;黃綠色至灰褐色者有的可見白色點狀皮孔,被黃褐色柔毛。多數枝節上對生兩個向下彎曲的鉤(不育花序梗),或僅側有鉤,另一側為突起的疤痕;鉤略扁或稍圓,先端細尖,基部較闊;鉤基部的枝上可見葉柄脫落後的窩點狀痕跡和環狀的托葉痕。質堅韌,斷面黃棕色,皮部纖維性,髓部黃白色或中空。氣微,味淡。

主要功效

息風定驚,清熱平肝。

適應病症

用於肝風內動,驚癇抽搐,高熱驚厥,感冒夾驚,小兒驚啼,妊娠子癇,頭痛眩暈。

藥性分析/方解

性涼,味甘。歸肝、心包經。1、前人認為,鉤藤用於平肝潛陽時宜後下,久煎則平肝之力反而減弱。李中梓在《醫宗必讀》中曰:“鉤藤祛肝風而不燥,庶幾中和,但久煎便無力,俟他藥煎一二沸即起,頗得也。”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鉤藤煎煮超過20分鐘,其降血壓成分即被部分破壞。2、鉤藤味甘性寒,臨床適於用於治療肝陽上亢、肝熱抽搐等病證,而不適宜治虛寒證。鉤藤雖然能擴張血管而有降血壓作用,但單獨用於治療虛寒性高血壓患者,會加重寒象,不利於根治,故臨床應用時,應予注意。3、鉤藤為用於治療肝熱生風之要藥。若用於治療小兒驚風抽搐,輕者可單用,重者嫌其力量不夠,常與他藥同用。屬肝熱急涼京者,常配以蟬蛻、白殭蠶、龍膽等;屬脾虛慢驚者,可配伍天麻、白朮、茯苓等。若用於治療熱盛動風,高熱煩躁抽搐,甚至昏迷發為痙厥者,常配以羚羊角、鮮生地黃、生白芍等。若用於治療子癇,常伍以當歸、桑寄生、茯神等。本品既能平肝息風,又能舒筋活絡,若用於治療中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語謇澀,常與桑枝、赤芍、地龍、穿山甲等合用;若用於治療風痰阻絡之四肢拘攣掣痛,可配以白殭蠶、全蠍等。若用於治療小兒心肝蘊熱之夜啼,常配伍蟬蛻、竹葉、燈心草等。若用於治療肝陽上亢之頭暈目眩,常配以天麻、牛膝、石決明等;若用於治療肝火上炎之頭脹頭痛,常配以龍膽、夏枯草、黃芩等。另外,鉤藤又兼疏風透熱作用,若用於治療外感風熱,頭痛,目赤,可配伍菊花、薄荷、桑葉等。

用法用量

煎服,3-12g;入煎劑宜後下。

禁忌

1、鉤藤性微寒,適用於肝熱之風,對於虛風、寒滯之風,則不宜用。故若臨床表現為面色不華,氣短乏力,甚至怯寒畏風,苔白脈弱等症者,雖有頭痛眩暈,驚癇抽搐等證亦當慎用。2、鉤藤有明顯的抑制中樞神經的作用,故昏迷者禁用;老年患者及嬰幼兒不宜長期大量服用。3、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鉤藤的藥理活性成分主要有鉤藤鹼異鉤藤鹼等,鉤藤鹼能抑制鈣離子內流,面對正常血壓和高血壓皆有降低的作用,故低血壓所致之頭暈、頭痛者應慎用。4、鉤藤有興奮子宮平滑肌的作用,故孕婦及先兆流產者慎用。5、鉤藤鹼透過抑制鈣離子內流,可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的痙攣而用於治療組胺引起的支氣管哮喘,但可引起運動中樞麻痺和呼吸中樞抑制,故有呼吸中樞抑制者應慎用。6、本品性涼,不適用於血虛風動引起的眩暈,有心血管疾病、肝功能不全或月經不調的患者忌用。

注意事項

1、鉤藤味甘性寒,有一定的清熱功效,故脾胃虛寒,腎陽虛證,以及外感風寒,內傷生冷等證者不宜大量長期服用。2、鉤藤可減慢心率,降低血壓,故心動過緩,低血壓者不宜大量長期服用,以免加重病情3、鉤藤有中樞性降血壓功效,可降低腎上腺素及去甲腎上腺素的升血壓作用,故兩者不宜同用。

藥理作用

鉤藤、鉤藤總鹼及鉤藤鹼,對各種動物的正常血壓和高血壓都具有降壓作用;水煎劑對小鼠有明顯的鎮靜作用;鉤藤乙醇浸液能制止豚鼠實驗性癲癇的發作,並有一定的抗戊四氮驚厥作用;麻醉大鼠靜脈注射鉤藤可對抗烏頭鹼、氯化鋇、氯化鈣誘導的心律失常;此外,鉤藤還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降血脂等作用。

貯藏方法

置乾燥處。

附註

不宜久煎,一般控制在15分鐘以內為佳。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