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常見易與癲癇混淆的睡眠障礙

  睡眠是兒童最主要的生理活動之一,良好的睡眠質量對促進兒童的生長髮育具有重要意義。在中國,已有超過1/3的兒童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sleep disorders),嚴重影響了兒童的身體健康、學習和生活質量。因此,睡眠障礙日益受到小兒神經、精神、心理及行為發育兒科等專業的共同重視。

  2001年美國睡眠學會(aasm)修訂的睡眠障礙分類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orders,icsd,2001)將睡眠疾病分為如下4類:(1)睡眠失調(dyssomnias,導致白天嗜睡、入睡或維持睡眠困難的睡眠紊亂);(2)異態睡眠 (parasomnias,與覺醒、睡眠期轉換相關的睡眠紊亂);(3)與其它疾病相關的睡眠障礙(sleep disorders associated with other disorders);(4)建議性睡眠紊亂(proposed sleep disorders)。

  不同年齡的兒童出現的睡眠障礙不同,例如夜驚、睡行、夢魘、發作性睡病、夜間發作性張力障礙和快動眼睡眠期行為紊亂等睡眠障礙在發育階段的年長兒童比較常見,由於睡眠障礙發作時的臨床表現與某些癲癇在睡眠中發作的形式很相似,故常需臨床醫生鑑別。同時,也需注意睡眠障礙與癲癇可能是同時共存的共患疾病(comorbidity)。

  正常睡眠週期(sleep cycle)分為2個時相,即非快速動眼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nrem)和快速動眼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rem)。nrem期根據睡眠深度又分成i~て凇6嗟妓眠圖(polysomnography,psg)、數字化睡眠腦電圖(eeg)和影片腦電圖(video-eeg,v-eeg)監測及睡眠行為與質量評定等是睡眠醫學研究和睡眠障礙診斷的重要實驗室方法。睡眠時相判定需以psg檢查測定的睡眠引數為依據,而在鑑別睡眠障礙與睡眠中的癲癇發作時,同期v-eeg是最重要的檢查方法。

  在兒童睡眠障礙的治療方面,對家長和患兒進行睡眠衛生教育(如建立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維持規律的睡眠―覺醒作息時間、良好的睡眠環境和飲食習慣等)、光照治療、認知和行為治療等是最主要的治療方法,褪黑素、抗憂鬱藥、***、中樞興奮劑等藥物治療也受到重視。

  下面介紹幾種兒童期常見的需與癲癇鑑別的睡眠障礙。

  1 睡眠驚跳(sleep starts)

  睡眠驚跳是以睡眠開始啟動時,一側或兩側肢體突然發生短促的抽動發作為特徵。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無性別差異。驚跳可白髮產生或由刺激引起,表現為睡眠開始時下肢突然發生單次、短促的肌肉收縮,而導致下肢抽動或驚跳,有時累及軀幹、上肢或頭部,也可有肌陣攣樣抖動。發生時常伴有噩夢、軀體墜落感覺或騰空感,可伴尖叫。如果驚跳發作沒使患兒醒來,事後常不能回憶。驚跳頻發可導致患兒害怕入睡或引起慢性焦慮症狀。

  1.1 診斷標準 診斷至少應包括以下第1、2項。(1)難以入睡或睡眠始發時有強烈的身體活動。(2)睡眠始發時下肢或上肢出現突然而短促的驚跳。(3)發作與下列情況之一有關:①軀體墜落感覺或騰空感;②惡夢;③入睡前夢境。(4)發作時的多導睡眠圖監測證實至少存在下列表現之一:①從覺醒向睡眠轉換過程中出現短暫高幅肌電位;②從淺睡眠醒來;③強烈發作後出現心動過速。(5)症狀無法用軀體或精神疾病(如肌張力過高)解釋。(6)睡眠期驚跳可與引起失眠的其他睡眠障礙共存。

  1.2 鑑別診斷 需與在睡眠中發作的肌陣攣性癲癇相鑑別。睡眠驚跳與睡眠中癲癇性肌陣攣發作均可見於剛入睡或思睡期,睡眠驚跳僅出現於睡眠中,eeg背景波正常,發作期出現肌電偽差,隨後可出現高波幅慢波類似覺醒反應,患兒醒來或者繼續睡眠,如果醒來可描述剛才的軀體墜落或騰空感等夢境;癲癇性肌陣攣發作時間短暫,發作期eeg提示全導多棘慢波等明顯的癲癇性放電,並隨睡眠加深發作明顯減少或消失,覺醒狀態也有發作。

  1.3 治療 病程一般為良性,不需藥物治療。培養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家長及時心理輔導是必要的。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