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宿菜 - 中藥材

星宿菜,中药名。为报春花科植物星宿菜LysimachiafortuneiMaxim.的全草或带根全草。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具有活血散瘀,利水化湿,和中止痢之功效。常用于跌打损伤,关节风湿痛,妇女经闭,乳痈,瘰疬,目赤肿痛,水肿,黄疸,疟疾,小儿疳积,痢疾。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散瘀,利水化溼,和中止痢。

主治

用於跌打損傷,關節風溼痛,婦女經閉,乳癰,瘰癧,目赤腫痛,水腫,黃疸,瘧疾,小兒疳積,痢疾。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者30-60g)。外用:搗敷或煎水燻洗。

相關論述

1、《福建民間草藥》:“活血行瘀,利尿逐水。”

2、《江西民間草藥》:“治打傷腫痛,目赤腫痛,瘧疾。”

3、《浙江中藥資源名錄》:“治吐血、咳嗽。”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水腫:星宿菜、爵床、丁香蓼各15g,地膽草、葫蘆茶各12g,水煎服。

2、感冒、喉痛:幹星宿菜15-30g,垂盆草、崗梅各20g,水煎服。

3、白帶、淋證:星宿菜鮮草30-60g,爵床30g,水煎服。

4、風溼性腰膝痠痛:星宿菜鮮根60g,淡水鰻魚1尾,燉服。

5、疝氣、睪丸炎:星宿菜乾全草60g,燉雞蛋服。

6、跌打損傷:星宿菜鮮全草60g,搗爛加酒250毫升,燉服,渣敷傷處(1-6方出自《草藥驗方治百病》)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4-8月採收,鮮用或曬乾。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草本。根狀莖橫走,莖直立,圓柱形,基部紫紅色。葉互生,無柄,披針形。總狀花序頂生,花冠白色。

以乾燥,粗壯,葉多,帶花,潔淨者為佳。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報春花科植物星宿菜。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全株無毛。根狀莖橫走,紫紅色。莖直立,高30-70cm,圓柱形,有黑色腺點,基部紫紅色,通常不分枝,嫩梢和花序軸具褐色腺體。葉互生,近於無柄,葉片長圓狀披針形至狹橢圓形,長4-11cm,寬1-2.5cm,先端漸尖或短漸尖,基部漸狹,兩面均有黑色腺點,幹後成粒狀突起。總狀花序頂生,細瘦,長10-20cm;苞片披針形,長2-3mm;花梗與苞片近等長或稍短;花萼長約1.5mm,分裂近達基部,裂片卵狀橢圓形,先端鈍,周邊膜質,有腺狀緣毛,背面有黑色腺點;花冠白色,長約3mm,基部合生部分長約1.5mm,裂片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先端圓鈍,有黑色腺點;雄蕊比花冠短,花絲貼生於花冠裂片的下部,分離部分長約1mm;花葯卵圓形,長約0.5mm;花粉粒具3孔溝,長球形[(22-24) ×(15-16)μm],表面近於平滑;子房卵圓形,花柱粗短,長約1mm。蒴果球形,直徑約2-2.5mm。花期6-8月;果期8-11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

生長環境

生於田埂及溪邊草叢中。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