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肉草 - 中藥材

肥肉草,中药名。为野牡丹科植物肥肉草Fordiophytonfordii(Oliv.)Krass.的全草。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消肿之功效。常用于痢疾,腹泻,吐血,痔血。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溼,涼血消腫。

主治

痢疾,腹瀉,吐血,痔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煎湯洗。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夏、秋季採收,曬乾或鮮用。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野牡丹科植物肥肉草。

形態特徵

草本或亞灌木,高30-100cm。莖四稜形,稜上常具狹翅,無毛,通常不分枝。葉對生;葉柄長2-6cm,肉質,具槽,邊緣具狹翅,與葉片連線處多少被刺毛;葉片膜質,通常在同一節上的一對葉,大小差別較大,寬披針形至卵形,或橢圓形,先端漸尖,基部淺心形至圓形,長6-17cm,寬3-7cm,葉上面無毛或有時於基出脈行間具極疏的細糙伏毛,葉下面無毛,密佈白色小腺點,邊緣具細鋸齒,齒尖具刺毛;基出脈5-7條。花兩性;由聚傘花序組成圓錐花序,頂生,長12-20cm,總梗四稜形;總苞片扁圓形或寬卵形,具白色小腺點,早落,花梗四稜形,密被腺毛;苞片倒卵形或橢圓形,長約1cm,被腺毛及白色小腺點,具腺毛狀緣毛;花萼長約1.3cm,具4稜,被腺毛及白色小腺點,裂片長圓形;花瓣白色帶紅、淡紅色、紅色或紫紅色,倒卵狀長圓形,具一腺毛尖頭;雄蕊4長4短,長者長約2.4cm,花葯線形,長約1.4cm,藥隔微膨大呈小距,短者長約0.8cm,花葯卵形,長約3mm,藥隔不延長;子房冠簷具緣毛。蒴果倒圓錐形,具4稜,頂孔4裂,宿存萼與果同形,簷部縊縮,無毛,具白色小腺點。花期6-9月,果期8-11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貴州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40-1700m的山谷疏、密林下陰溼處或山坡草地土質肥厚地。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