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寄生 - 中藥材

柿寄生,中药名。为桑寄生科植物棱枝槲寄生ViscumdiospyrosicolumHayata的带叶茎枝。分布于华南、西南及陕西、甘肃、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等地。具有祛风湿,强筋骨,止咳,消肿,降压之功效。用于风湿痹痛,腰腿酸痛,咳嗽,咯血,胃痛,胎动不安,疮疖,高血压。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溼,強筋骨,止咳,消腫,降壓。

主治

用於風溼痺痛,腰腿痠痛,咳嗽,咯血,胃痛,胎動不安,瘡癤,高血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大劑量可用至60g;或浸酒、燉肉。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相關論述

《福建藥物志》:“祛風除溼,散結消腫。主治風溼關節痛,咳嗽,胃痛,腎炎,瘰癧,癤腫,中耳炎。”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咳嗽:稜枝槲寄生30-60g,水煎,衝冰糖服。(《福建藥物志》)

2、治慢性氣管炎:稜枝槲寄生、陳皮各6g,桂皮、百部各12g,小檗15g,桂花、甘草各3g。水煎服,每日1劑。(《全國中草藥彙編》)

3、治肺結核咯血:稜枝槲寄生10g,豬肺120g。加水300ml,煎至150ml,分2次服湯,並吃豬蹄。(《藥用寄生》)

4、治胃痛:稜枝槲寄生30g,豬肚1個。水燉服。(《福建藥物志》)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夏、秋季間採收,紮成束,晾乾。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桑寄生科植物稜枝槲寄生。

形態特徵

稜枝槲寄生又名:青剛櫟寄生。亞灌木,高0.3-0.5米,直立或披散,枝交叉對生或二歧地分枝,位於莖基部或中部以下的節間近圓柱狀,小枝的節間稍扁平,長1.5-2.5(-3.5)釐米,寬2-2.5毫米,幹後具明顯的縱肋2-3條。幼苗期具葉2-3對,葉片薄革質,橢圓形或長卵形,長1-2釐米,寬3.5-6毫米,頂端鈍,基部狹楔形;基出脈3條;成長植株的葉退化呈鱗片狀。聚傘花序,1-3個腋生,總花梗幾無;總苞舟形,長1-1.5毫米,具花3-1朵;3朵花時中央1朵為雌花,側生的為雄花,通常僅具1朵雌花或雄花;雄花:花蕾時卵球形,長1-1.5毫米,萼片4枚,三角形;花葯圓形,貼生於萼片下半部;雌花:花蕾時橢圓狀,長1.5-2毫米,基部具環狀苞片或無;花托橢圓狀;萼片4枚,三角形,長約0.5毫米;柱頭乳頭狀。果橢圓狀或卵球形,長4-5毫米,直徑3-4毫米,黃色或橙色,果皮平滑。花果期4-12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華南、西南及陝西、甘肅、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100m以下的平原或山地常綠闊葉林中,寄生於柿樹、樟樹、梨樹、油桐或殼鬥科等多種植物上。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