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茄 - 中藥材

丁茄,中药名。为茄科植物丁茄SolanumsurattenseBurm.f.的根、果或全草。分布于长江以南至福建、台湾、广西、广东、云南等地。具有镇咳平喘,化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胃脘痛,风湿痹痛,瘰疬,寒性脓疡,痈肿疮毒,跌打损伤。

功效作用

功能

鎮咳平喘,化瘀止痛。

主治

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胃脘痛,風溼痺痛,瘰癧,寒性膿瘍,癰腫瘡毒,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3-6g,或研末沖服0.3-0.9g。外用:適量,搗爛外敷,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注意事項

《廣西本草選編》:“全株有毒,以未成熟的果實最毒,誤食出現口渴,咽喉灼熱,吞嚥困難,面板乾熱潮紅,瞳孔散大,視物模糊,煩躁不安,幻覺,譫妄,甚至發生驚厥等症狀。青光眼病人禁用,以免增加眼壓而使病情惡化,甚至失明。”

藥理作用

升高血糖。對S180有顯著抑制活性。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扭挫傷:丁茄、薑黃、韭菜根。共搗爛外敷。(《廣西實用中草藥》)

2、治跌打傷痛,癰瘡腫毒:鮮顛茄根搗敷;或用鮮顛茄莖葉曬乾煅存性為末,調茶油敷患處。(《廣東中草藥》)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夏、秋採全草,鮮用或曬乾用。秋季採根、果,洗淨,鮮用或幹用。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根近圓柱形,分枝而扭曲,頂端有時附有細直皮刺的殘莖,莖枝無毛,或切成2-3cm的短段,直徑5-15mm。表面灰黃色,颳去栓皮後呈白色。體輕,質松,斷面黃白色,有裂隙,髓心淡綠色,氣特異,味苦、辛。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茄科植物丁茄。

形態特徵

亞灌木,高30-60cm。莖有勁直的長刺,幼嫩部混生刺毛。葉互生,具有刺長柄;葉片寬卵形,長5-12cm,寬5-10cm,5-7羽狀淺裂,兩面均被緊貼的硬毛,脈上均有長刺。夏秋開花,聚傘花序腋生,花少數或單生;萼先端5裂,有長刺;花冠輻狀,白色,裂片披針形;雄蕊5;子房上位。漿果球形,直徑2.5-4cm,光滑,基部有帶刺的宿萼,成熟時橙紅色,種子多數。

分佈區域

分佈於長江以南至福建、臺灣、廣西、廣東、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村旁、路旁、園邊、半陰溼肥沃的地方。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