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黨參 - 中藥材

明党参,中药名。为伞形科明党参属植物明党参Changium smyrnioide Wolf的根。具有润肺化痰,和胃解毒的功效。主治肺燥咳嗽,呕恶反胃,疔疮梅毒等。

功效作用

功能

潤肺化痰,和胃解毒。

主治

1、主要用於肺燥咳嗽,嘔惡反胃,疔瘡梅毒等。

2、西醫診為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癌、反覆呼吸道感染、妊娠咳嗽、百日咳、慢性胃炎屬於肺熱傷陰證者,體表化膿性感染屬於痰濁壅盛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或熬膏。

注意事項

1、性寒,脾虛洩瀉者慎用。精關不固、孕婦、外感咳嗽無汗、陰虛肝旺內熱煩渴者,均應慎用。

2、大量服食易引起浮腫。

3、在刮皮加工過程中,有時發生程度不等的過敏性皮炎。用金錢草或青蒿4g煎劑趁熱擦患處,有一定止癢或使水泡消失的作用。

化學成分

含多量的澱粉,少量揮發油,此外尚含有有機酸、糖類。

藥理作用

1、抗疲勞作用:野生明黨參有明顯的抗疲勞作用。

2、耐缺氧作用:明黨參有耐缺氧的作用。另外,還能顯著延長存活時間。

3、對免疫系統的影響:明黨參具有顯著的免疫促進作用。另外,對遲發性變態反應本品也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4、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明黨參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均能顯著降低血清膽固醇的水平,其中醇提物效果最好,能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提示明黨參在防治動脈硬化方面有積極作用。

5、抗脂質過氧化的作用:明黨參甲醇提取物對過氧化脂質的生成,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毒理作用

遺傳毒性試驗表明:明黨參水煎液5,10,20,30g/kg灌胃給藥10天,對正常小鼠微核率、姐妹染色單體互換率均無明顯影響。

相關論述

1、《本草求原》:養血生津,清熱解毒。薑汁炒則補氣、生肌、託散瘡瘍。

2、《安徽中草藥》:滋補,潤肺化痰,和胃止嘔,解毒消腫。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脫力勞傷,貧血頭暈:明黨參30g(切細),雞蛋2只,打碎和勻,飯鍋上蒸熟食。

2、治高血壓病:明黨參15g,懷牛膝15g。水煎服。(1、2方出自《食物中藥與便方》)

3、治白帶初起:土人參(切片)三兩,用陳紹酒飯上蒸熟,分作三服。(《百草鏡》)

4、治疔瘡腫毒:明黨參9g,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g。水煎服。(《安徽中草藥》)

相關配伍

1、明黨參配沙參:明黨參長於潤肺化痰;沙參善於養陰清肺。兩藥配伍,可增強清熱,潤肺,化痰的作用。適用於肺熱傷陰而致咳嗽少痰,喘逆上氣等。

2、明黨參配地骨皮:明黨參甘苦,長於潤肺化痰;地骨皮甘寒,善於清肺降火。兩藥配伍,可增強益氣清熱,滋陰止咳的作用。適用於乾咳痰少,潮熱盜汗等。

3、明黨參配瓜蔞:明黨參長於化痰濁,安胃腑;瓜蔞善於清肺化痰,寬胸散結。兩藥配伍,可增強清肺化痰的作用。適用於痰壅於胃,泛惡嘔逆,嘔吐反胃等。

4、明黨參配石斛:明黨參長於化痰和中;石斛善於益胃養陰。兩藥配伍,可增強益胃和中的作用。適用於病後虛弱,津液損傷,食少口乾等。

鑑別用藥

1、明黨參與南沙參:兩藥均具有潤肺化痰的功效,用於肺熱傷陰而致咳嗽少痰,喘逆上氣等。然明黨參能化痰濁,安胃腑而和中,可用於痰壅於胃,泛惡嘔逆,嘔吐反胃等症,亦有解毒之功,可用於楊梅結毒或疔瘡的治療。而南沙參又能清胃熱、養胃陰而生津液,用於溫熱病邪熱傷津,或胃陰不足,口燥咽乾,煩熱口渴等。

2、明黨參與貝母:兩藥均具有清肺熱,養肺陰,化痰之功,用於肺熱傷陰而致咳嗽少痰,喘逆上氣等。然明黨參能化痰濁,安胃腑而和中,可用於痰壅於胃,泛惡嘔逆,嘔吐反胃等;亦有解毒之功,可用於楊梅結毒或疔瘡的治療。而貝母尚能清熱解鬱化痰散結,故又用於痰火鬱結之瘰癧瘡腫及乳癰,肺癰。

相關藥品

健兒散、參苓健體粉、補脾消食片、萬應茶。

相關方劑

參燕百補丸(《中國醫學大辭典》)、鵝琅丸(《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吉林方))、戒菸膏(《中國醫學大辭典》引林文忠公方)、調中益胃湯(《醫學探驪集》卷三)。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4-5月採挖,除去鬚根,洗淨,置沸水中煮至無白心,取出,颳去外皮,漂洗,乾燥。切厚片。

炮製方法

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儲存方法

儲存方法

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根呈細長圓柱形、長紡錘形或不規則條塊,長6-20cm,直徑0.5-2cm。表面黃白色或淡棕色,光滑或有縱溝紋及鬚根痕,有的具紅棕色斑點。質硬而脆,斷面角質樣,皮部較薄,黃白色,有的易與木部剝離,木部類白色。氣微,味淡。以色黃白、切面角質樣者為佳。

飲片性狀

本品呈圓形或類圓形厚片。外表皮黃白色,光滑或有縱溝紋。切面黃白色或淡棕色,半透明,角質樣,木部類白色,有的與皮部分離。氣微,味淡。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傘形科明黨參屬植物明黨參。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全株被白霜,無毛。根有兩種形狀:一種是圓柱形,細長;另一種是紡錘形或橢圓形,表面均呈淡黃色或黃褐色,斷面白色。莖直立,圓柱形,表面具細縱條紋,中空,上部分枝,灰綠色。基生葉有長柄,柄長3-15cm;葉片三出或二至三回羽狀全裂,一回羽片廣卵形,長4-10cm,柄長2-5cm,二回羽片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2-4cm,柄長1-2cm,三回羽片卵形或卵圓形,長1-2cm,基部截形或近楔形,邊緣3裂或羽狀缺刻,末回裂片長圓狀披針形,長2-4mm,寬1-2mm;莖上部葉呈鱗片狀或鞘狀。復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總苞片0-3;傘輻4-10,長2.5-10cm;小總苞片數個;小傘花序有花8-20,花蕾時略呈淡紫紅色,開放後呈白色;萼齒小;花瓣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2-2mm,先端漸尖而內折;雄蕊5;花柱基隆起,花柱幼時直立,果熟時向外反曲。雙懸果卵圓形至卵狀長圓形,長3-4mm,分生果兩端稍窄,背部向外隆起,表面有8-12條具節的稜。分生果橫剖面呈橢圓形或不顯著的五邊形,每稜槽內分佈油管3-5,合生面4-6,胚乳腹面深凹,呈馬蹄形。花期4-5月,果期5-6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及湖北等地。

道地產區

分佈於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山地稀疏灌林下土壤肥厚處或山坡岩石縫隙中。

生長見習

喜溫暖溼潤氣候,耐蔭、耐寒、怕強光直射,喜疏光。怕澇。宜選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或腐殖質土栽培。種子有胚後熟特性,種胚分化發育要求溫度在5-10℃,經30-40d完成胚後熟,種子才能萌發。

繁殖方式

種子繁殖。

栽培技術

種子繁殖:從4-5年生留種田的植株上於6-7月上旬,果實呈褐色時,分批採集種子,溼砂貯藏。將已處理備播的種子當年10月至翌年2月進行播種。條播,行距約30cm,溝深約5cm,播後蓋土層以不見種子為度。苗床可採用撒播或條播。播種後要保持土壤溼度,以提高出苗率。種苗一般於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移栽,移栽苗以當年生為好,隨挖隨栽,按行株距20cm×10cm開穴栽種,將參苗斜放溝中,芽頭以上蓋土6cm左右。定苗可於第二年出苗後進行,除去病、弱、小和過密株,留足苗數,及時查苗補缺。

病蟲防治

病害有裂根病、灼熱病、猝倒病;蟲害有胡蘿蔔微管蚜、黃鳳蝶。黃鳳蝶防治方法參見“白芷”條。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