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常識

  痛風一詞起源於拉丁文(gutta) 意為“一滴”侵害衰弱關節的惡性體液。痛風是由於遺傳性或獲得性病因導致嘌呤代謝紊亂,及或尿酸排洩減少所引起的一組疾病,它是由尿酸鈉或尿酸結晶從超飽和的細胞外液沉積於組織所致的一種或多種病變的臨床綜合徵。說白了,要麼尿酸產生過多,要麼尿酸排洩過少,導致了高尿酸血癥,是痛風的主要發病原因。

  什麼叫高尿酸血癥?定義是血尿酸男>420umol/l,女>360umol/l,這時血尿酸處於飽和狀態,超過這個值,尿酸鹽晶體就要從血中析出,沉積於結締組織中, 在某些因素刺激下,就會引起痛風發作。但無症狀的高尿酸血癥不是疾病狀態,有高尿酸血癥的不要怕,尿酸濃度和痛風發病率的關係:尿酸<420umol/l,痛風發病率0.1%,尿酸420-540umol/l,痛風發病率0.5%,尿酸>540umol/l,痛風發病率8%,可見,單純高尿酸血癥並不等於痛風,大多數不需要吃降尿酸藥,主要是控制危險因素,如飲食控制,多飲水,鍛鍊減肥,控制血壓血脂血糖等,尿酸自然會降下來,需要降尿酸治療的情況有:經飲食控制血尿酸持續>420μmol/l的痛風患者,經飲食控制血尿酸持續>780μmol/l的單純高尿酸血癥患者,以及有痛風石,有尿酸性腎結石或腎損害的,另有研究表明,降尿酸藥物用在每年痛風發作2次以上的患者,獲得的好處大於誘發痛風發作的風險及藥物副作用。

  這裡再談談飲食控制,大家都知道,得了痛風,或者血尿酸高的,要低嘌呤飲食,這裡有個誤區,其實食物對血尿酸的總體貢獻<60 umol/l,並不大,高嘌呤食物主要是動物內臟,海產品,紅肉,豆類,蘑菇等,傳統的低嘌呤飲食將之一概封殺,以致患者飲食不均衡,新鮮蔬菜包括豆類,蘑菇等偏少,熱量偏高,以致患者肥胖、“三高”等風險加大,痛風發作也沒減少,目前最新觀點認為,新鮮蔬菜可以適當多吃,豆類製作成豆腐嘌呤含量大大降低,可以適量食用,奶類不限量,禁啤酒,可以少量飲紅酒,不要喝肉湯、火鍋湯。除了飲食,痛風發作的誘因還有勞累、心理壓力、創傷與手術、某些藥物如噻嗪類利尿劑、維生素b12、胰島素、青黴素、抗癆藥等。真的發作痛風了,就要到醫院診治了,主要是醫生的事,但醫生也有知識老化問題,告訴大家怎麼判斷:如果痛風診斷明確,上來就用秋水仙鹼2小時1片止痛的;用青黴素治療炎症的;痛風發作,以前又沒用過藥,上來就給別嘌呤醇降尿酸的;都是知識老化的醫生。

  目前控制痛風急性發作一般用非甾體消炎藥或者激素,前者以消炎痛、扶他林、西樂葆、安康信等為代表,止痛效果不次於秋水仙鹼,起效比秋水仙鹼快,副作用比秋水仙鹼小,後者適用於腎功能不全或者非甾體消炎藥有禁忌的患者,一般30mg強的鬆起步,每2、3天減10mg,1周內減光(痛風發作很少有超過2周的),這樣起效快,效果很好,副作用很小,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痛風患者最忌諱尿酸的急劇波動,不管是升高還是降低,所以痛風發作時,不能馬上用降尿酸藥物,這樣會導致尿酸很快下降,反而誘發痛風發作,如果是老病人,以前一直服用降尿酸藥物,這次又發作了,也不要停藥,道理一樣的。降尿酸藥物一般都在急性痛風緩解3-5天,甚至1月以後應用,從小劑量開始,逐步加大到治療量。為防止再次發作,還要長期應用小劑量秋水仙鹼,注意是小劑量,每天1片左右,不同於2小時1片一直到拉肚子那種用法。至於其它更復雜的問題就不多說了,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