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患肝癌尋肝源 兒子毅然割肝救父

  父親患肝癌尋肝源 兒子毅然割肝救父

  醫院,23歲的潘健和47歲的父親潘明坐在一起,醫生表示兩人手術後身體恢復良好。

  割肝救父

  “我是家裡最年輕力壯的人,最適合捐肝給爸爸!”為了挽救47歲肝癌父親潘明的生命,23歲的在讀大四學生潘健不顧親人反對割肝救父。今年7月26日,醫院切下潘健的右半肝移植給潘明,完成了這起父子間的活體肝移植。昨日兩父子平安出院。

  潘明是廣西人,在蓮塘鎮農業服務中心工作。由於長期在基層做農業技術指導,工作勞累,環境衛生也比較差,潘明在2003年驗出患有乙肝。到今年5月14日,潘明在年度體檢時驚愕地得知,自己已經患了原發性肝癌伴乙肝後肝硬化。這時他的肝功能儲備較差,已經沒法做肝癌切除手術,唯一的治療方法就是肝移植。

  罹患肝癌 苦等換肝

  被確診患了肝癌後,潘明來到醫院尋求肝臟移植。這時他的獨生子潘健還在廣西工學院上學,這個學設計的小帥哥得知爸爸病情後趕緊請假和媽媽來到廣州。醫院肝膽外科教授說,首選是屍體器官移植,實在等不到供體才考慮親屬間活體移植。為此,潘明住在南方醫院等待供體,但一直沒訊息。

  23歲兒子毅然割肝救父

  “爸爸,把我的肝捐給你吧,我是最合適的人選。”23歲的潘健覺得等下去希望渺茫,但當他把這個想法告訴爸爸時,47歲的潘明哭了,他不願意讓獨生子為自己冒險,“就算要老婆的肝也不能要兒子的,我們就快老了,兒子還年輕。”潘健的母親丁雪林開始也不願意,她記得當時哭著對潘健說:“媽媽怎麼捨得?”

  親屬間的活體肝移植具有高風險,萬一弄不好供者和受者都有生命危險。醫生把風險都告訴了這個三口之家,讓他們開家庭會議決定。在此期間,醫院給潘健和媽媽做了血型和身體檢查,結果發現媽媽有個小的血管瘤,不適合手術。這個結果更堅定了潘健捐肝的決心,但潘明和丁雪林還是無法決定,有人說:“你們只有一個兒子,萬一有個三長兩短怎麼辦?”

  “我那麼年輕,恢復得快”

  三口之家在內心鬥爭之時,屍體供體還是等不到,潘明已經沒有時間再等了。“不用想了,就是我了!”兒子潘健想辦法勸服母親讓他捐肝,再讓母親給父親做思想工作。潘健對母親說,現在救回父親的唯一辦法只剩捐肝,如果放棄不做,三口之家缺了父親,以後母子倆一輩子都會很難過, “我們家就只有兩個男人,現在倒了一個,我們要把倒下的扶起來。”

  潘健真的不怕切下一半肝的風險嗎?這個小夥子如此對記者說:“我曾經一度覺得爸爸的病情沒希望了,在絕望的時候知道還有這條路可以走,怎麼都不能放棄。而且活體肝臟移植的成功率也比較高,我那麼年輕,康恢得快。”

  兒子肝功能會受影響嗎

  醫生介紹,潘明在出院之後需要終身服用抗排斥藥物,而兒子潘健不需要服藥,會逐漸恢復和正常人差不多,捐肝對其今後的工作、生活和生育一般也不會產生多少影響。

  據悉,我國需要進行肝移植手術以挽救生命的患者很多,但屍體肝的來源越來越有限。為此,親屬間的活體肝移植是今後肝移植的發展方向,目前在香港、臺灣等地活體肝移植已佔了肝移植手術的80%以上。但親屬活體肝移植一定要完全出於自願,限於三代內的姻親關係,不涉及任何金錢交易。

  移植後會再生嗎

  今年7月26日,在進行一系列術前準備後,潘明父子雙雙被推入手術室。醫生切下潘健的右半肝,重量643 克,切除部位佔其肝臟的57%。之後,兒子的肝臟被順利移植到父親體內,手術很成功。

  移植手術結束後,潘健一個多星期後就可以拆線出院了,但他向學校請了假,留在廣州陪爸爸。南方醫院肝膽外科教授楊定華說,肝臟是全身唯一切除後可以再生的器官,而且供者越年輕肝臟生長越快。潘健在手術後一個月左右,切除後剩餘的43%肝臟已長回到原來的85%。與此同時,他移植到父親體內的肝也已長到父親原來肝臟的83%。

  昨日,經過術後康復,潘明已符合出院標準,一家三口計劃啟程回廣西。在病房接受採訪時,潘健已經恢復得很好,神清氣爽地接受記者採訪。媽媽丁雪林笑著說:“別人說我兒子年紀輕輕就知道擔負這個責任,以後肯定能有大出息。”

  肝癌病因

  我國肝癌(肝惡性瘤)的主要病因因素,有病毒性肝炎感染,食物中的黃麴黴毒素汙染,以及農村中飲水汙染。

  (1)已知的肝炎病毒至少有A,B,C,D,E,G等型別,病毒性肝炎與肝癌(肝惡性瘤)關係主要為乙型與丙型肝炎即HBV與HCV。肝癌(肝惡性瘤)患者中約有1/3的病人有慢性肝炎史,澳抗(HbsAg) 陽性率明顯高於低發區,已發現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乙型的感染一樣,與肝癌(肝惡性瘤)發病有密切的關係,乙肝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肯定是促癌因素之一。

  (2)肝癌(肝惡性瘤)患者中合併有肝硬化者約50%~90%,近年來發現丙型病毒性肝炎發展為肝硬化的比例不低於乙型肝炎。

  (3)動物實驗證明,黃麴黴素的代謝產物為黃麴黴毒素B1有強烈的致癌作用,存在於黴變的玉米,花生等食品中,食品被黃麴黴毒素B1汙染嚴重的地區,肝癌的發病率也較高。亞硝胺類、偶氮芥類、酒精、有機氯農藥等均是可疑的致癌物質。

  (4)一些飲用水常被多氯聯苯、氯仿等汙染,近年來發現池塘中生長的藍綠藻是強烈的致癌植物,可汙染水

  源。寄生蟲病如華支睪吸蟲感染可刺激膽管上皮增生,可導致原發性膽管癌。

  (5)長期酗酒是損害肝臟的第一殺手。這是因為酒精進入人體後,主要在肝臟進行分解代謝,酒精對肝細胞的毒性使肝細胞對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謝發生障礙,引起肝內脂肪沉積而造成脂肪肝。飲酒越多,脂肪肝也就越嚴重,還可誘發肝纖維化,進而引起肝硬化。其次,吃黴變的花生、玉米以及用地溝油炸出來的油條也可使肝癌(肝惡性瘤)的發生率增加33%~66%。

  20世紀70 年代我國結合國情提出“改水、防黴、防肝炎”的肝癌一級預防七字方針,仍然有用,並已經獲得初步有益,而在世界範圍內,預防肝癌(肝惡性瘤)的主要措施為乙型肝炎疫苗,經乙型肝炎疫苗接種的人群,起HBsAg的攜帶率僅為1%到2%。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