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經草 - 中藥材

通经草,中药名。为中国蕨科粉背蕨属植物银粉背蕨Aleuritopterisargentea(Gmel.)Fee的全草。植物银粉背蕨,分布于全国各省区,尼泊尔、印度北部以及苏联、蒙古、朝鲜、日本也有分布。具有活血调经,止咳,利湿,解毒消肿之功效。主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赤白带下,肺痨咳血,大便泄泻,小便涩痛,肺痈,乳痈,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肋间神经痛,暴发火眼,疮肿。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調經,止咳,利溼,解毒消腫。

主治

月經不調,經閉腹痛,赤白帶下,肺癆咳血,大便洩瀉,小便澀痛,肺癰,乳癰,風溼關節疼痛,跌打損傷,肋間神經痛,暴發火眼,瘡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水煎燻洗。

注意事項

孕婦禁服。

相關論述

1、《民間常用草藥彙編》:“除風溼,通絡。”

2、《山東中草藥手冊》:“活血散瘀,解毒消腫。”

3、《河南中草藥手冊》:“活血調經,祛溼。散寒,止痛。”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月經不調,經閉腹痛,通經草15g,益母草12g。水煎服。(《寧夏中草藥手冊》);通經草、當歸各9g,香附6g。水煎服。(《新疆中草藥》)

2、治赤白帶下,銀粉背藏30g,白果9g。水煎服。(《河北中草藥》)

3、治肺癆咳嗽吐血,①銅絲草9g。煎湯,打雞蛋,喝湯吃雞蛋。(《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②通經草15g,貝母、天冬各9g。水煎服。(《寧夏中草藥手冊》)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夏秋季採收,去淨泥土,捆成小把,曬乾。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根莖短小,密被紅棕色鱗片。葉數枚簇生;葉柄細長,長10~20㎝,慄棕色,有光澤;葉片捲縮,展開後呈近五角形,長寬均5~10㎝。掌狀羽裂,細裂片寬窄不一,葉上表面綠色,下表面被銀白色或淡黃色粉粒,孢子囊群集生於葉緣,成條形。質脆,易折斷。氣微,味淡。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中國蕨科粉背蕨屬植物銀粉背蕨。

形態特徵

植株高15~30釐米。根狀莖直立或斜升(偶有沿石縫橫走)先端被披針形,棕色、有光澤的鱗片。葉簇生;葉柄長10~20釐米,粗約7毫米,紅棕色、有光澤,上部光滑,基部疏被棕色披針形鱗片;葉片五角形,長寬幾相等,約5~7釐米,先端漸尖,羽片3~5對,基部三回羽裂,中部二回羽裂,上部一回羽裂;基部一對羽片直角三角形,長3~5釐米,寬2~4釐米,水平開展或斜向上,基部上側與葉軸合生,下側不下延,小羽片3~4對,以圓缺刻分開,基部以狹翅相連,基部下側一片最大,長2~2.5釐米,寬0.5~1釐米,長圓披針形,先端長漸尖,有裂片3~4對;裂片三角形或鐮刀形,基部一對較短,羽軸上側小羽片較短,不分裂,長僅1釐米左右;第二對羽片為不整齊的一回羽裂,披針形,基部下延成楔形,往往與基部一對羽片匯合,先端長漸尖,有不整齊的裂片3~4對;裂片三角形或鐮刀形,以圓缺刻分開;自第二對羽片向上漸次縮短。葉幹後草質或薄革質,上面褐色、光滑,葉脈不顯,下面被乳白色或淡黃色粉末,裂片邊緣有明顯而均勻的細齒牙。孢子囊群較多;囊群蓋連續,狹,膜質,黃綠色,全緣,孢子極面觀為鈍三角形,周壁表面具顆粒狀紋飾。

分佈區域

分佈於全國各省區,尼泊爾、印度北部以及蘇聯、蒙古、朝鮮、日本也有分佈。

生長環境

生於石灰岩石縫中或牆縫中,海拔可達3900米。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