薜荔根 - 中藥材

薜荔根,中药名。为桑科植物榕属薜荔Ficus pumila L.的根。具有祛风除湿,舒筋通络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水肿,疟疾,闭经,产后瘀血腹痛,慢性肾炎,慢性肠炎,跌打损伤。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除溼,舒筋通絡。

主治

風溼痺痛,坐骨神經痛,腰肌勞損,水腫,瘧疾,閉經,產後瘀血腹痛,慢性腎炎,慢性腸炎,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品加倍。

相關論述

1、《天目山藥用植物誌》:“治關節痛。”

2、《福建藥物志》:“治坐骨神經痛,瘧疾,勞倦乏力,子宮脫垂,閉經,產後瘀血痛,睪丸炎,脫肛,跌打損傷,扭傷,凍瘡。”

3、《浙江藥用植物志》:“清熱解毒,活血利尿。主洽慢性腎炎,慢性腸炎,腰肌勞損。”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關節痛:

(1)薜荔粗根120-150g,上肢病加白牛膝,下肢病加川牛膝為引。水煎衝酒服。(《天目山藥用植物誌》)

(2)薜荔根、南天竹根各30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2、治坐骨神經痛:薜荔根、柘樹根各30g,南蛇藤根9-15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3、治水腫:薜荔根莖9-15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4、治瘧疾:薜荔根60g,香附、葉下珠各30g。水煎服。

5、治跌打損傷:薜荔根60g,變葉榕根30g,酌加酒水煎服;另取莖、葉共1kg,酌加酒水煎湯燻洗,或炒焦研末調酒敷傷部。(4、5方出自《福建藥物志》)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秋冬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桑科植物榕屬薜荔。

形態特徵

常綠攀緣或匍匐灌木。葉二型;營養枝上生不定根,攀緣於牆壁或樹上,葉小而薄,葉片卵狀心形,長約2.5cm,膜質,基部稍不對稱,先端漸尖,葉柄很短;繁殖枝上無不定根,葉較大,互生,葉柄長5-10mm;托葉2,披針形,被黃色絲狀毛;葉片厚紙質,卵狀橢圓形,長5-10cm,寬2-3.5cm,先端急尖至鈍形,基部圓形至淺心形,全緣,上面無毛,下面被黃色柔毛;基出脈3條,側脈4-5對,在表面下陷,背面突起,網脈蜂窩狀。花序託單生於葉腋,梨形或倒卵形,長3-6cm,寬3-5cm,頂部截平,略具短鈍頭或為臍狀突起,基部有時收縮成一短柄,幼時被黃色短柔毛,成熟時綠帶淺黃色或微紅,基生苞片宿存,密被長柔毛;雄花和癭花同生於一花序託內壁口部,多數,排成數行,有梗,花被片2-3;雄蕊2,花絲短;癭花具梗,花被片3,花柱側生;雌花生於另一植株花序託內壁,花梗長,花被片4-5。瘦果近球形,有黏液。花期5-6月,果期9-10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華東、中南、華南。

生長環境

生於曠野樹上或村邊殘牆破壁上或石灰岩山坡上。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