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葉烏桕 - 中藥材
圆叶乌桕,中药名。为大戟科植物圆叶乌桕SapiumrotundifoliumHemsl.的叶或果实。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解毒消肿,杀虫之功效。用于蛇伤,疥癣,湿疹,疮毒。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消腫,殺蟲。
主治
用於蛇傷,疥癬,溼疹,瘡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治癬疹和稻田皮炎:圓葉烏桕配金蘭、木蘭花,水煎外洗。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夏、秋季採葉,鮮用或曬乾。果熟時採摘,曬乾或鮮用。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葉近圓形,革質,長5.5-11cm。寬6-11.5cm,基部近圓形,先端圓而有小凸頭;葉柄長3-7cm,頂端有2腺體。
蒴果近球形,直徑約1.5cm,表面紫褐色。內含種子3枚,種子近三角形,外面被蠟質層。氣微,味苦澀。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大戟科植物圓葉烏桕。
形態特徵
圓葉烏桕又名:雁來紅,紅葉樹。灌木或喬木,高3-12米,全部無毛;小枝粗壯而節間甚短。葉互生,厚,近革質,葉片近圓形,長5-11釐米,寬6-12釐米,頂端圓,稀凸尖,亦偶有不同深淺的凹缺者,基部圓、截平至微心形,全緣,腹面綠色,背面蒼白色;中脈在背面顯著凸起,側脈10-15對,從中脈平展發出或略向上彎拱,離緣4-6毫米網結,網脈明顯;葉柄圓柱形,纖細,長3-7釐米,頂端具2腺體;托葉小,腺體狀,長常為寬的1/2。花單性,雌雄同株,密整合頂生的總狀花序,雌花生於花序軸下部,雄花生於花序軸上部或有時整個花序全為雄花。雄花:花梗圓柱形,長1-3毫米;苞片卵形,長和寬近相等約2毫米,頂端銳尖,邊緣流蘇狀,基部兩則各具1腺體,每一苞片內有3-6朵花;小苞片狹卵形,長和寬近相等約0.8毫米,頂端撕裂狀;花萼杯狀,3淺裂,裂片圓,有細齒;雄蕊2枚,罕為1或3枚,花葯圓形,花絲極短。雌花:花梗比雄花的粗壯,長約2毫米,苞片與雄花的相似,每一苞片內僅有1朵花;花萼3深裂幾達基部,裂片闊卵形,寬1-1.2毫米,頂端短尖,邊緣具細齒;子房卵形,花柱3,基部合生,柱頭外卷。蒴果近球形,直徑約1.5釐米;分果爿木質,自宿存的三角柱狀的中軸上脫落;種子久懸於中軸上,扁球形,直徑約5毫米,頂端具一雅緻的小凸點,腹面具1縱稜,外面薄被蠟質的假種皮。花期4-6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坡地、樹叢。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