殭蠶 - 中藥材

僵蚕,中药名。为蚕蛾科家蚕蛾属昆虫家蚕 Bombyx mori linnaeus4-5龄的幼虫在未吐丝前,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 Beauveria bassiαna而致死的干燥体。具有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的功效。主治急慢惊风、癫痫、破伤风等岀现的惊痫抽搐;风中经络,口眼歪斜;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瘰疬痰核等。

功效作用

功能

息風止痙,祛風止痛,化痰散結。

主治

1、主要用於急慢驚風、癲癇、破傷風等岀現的驚癇抽搐;風中經絡,口眼歪斜;風熱頭痛,目赤,咽痛,風疹瘙癢;瘰癧痰核等。

2、西醫診為腦血管意外、高血壓病、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梅尼埃病、面神經麻痺、高脂血症、破傷風等屬肝風內動,眩暈抽搐,三叉神經痛、血管神經性頭痛、坐骨神經痛等屬風邪阻絡,脈絡不通,淋巴結炎、慢性咽炎及鼻咽炎、流行性腮腺炎、腫瘤、腦惡性腫瘤等屬痰凝脈絡,以及肝炎、小兒遺尿症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3-10g。研末吞服,1-1.5g。或入丸、散劑。外用:研末撒或調敷。散風熱多生用,餘多炒用。

不良反應

1、殭蠶內服可導致過敏反應,表現為痤瘡樣皮疹及過敏性皮疹,停藥後可消失。少數患者有口乾咽燥、噁心、食慾減少、睏倦等反應。過敏體質者慎用。

2、出現過敏反應,採用抗過敏對症處理。

注意事項

屬於血虛而有風寒客邪者忌用。血小板減少、凝血機制障礙、有出血傾向者以及肝昏迷患者慎用。

化學成分

含蛋白質、多肽和脂肪。脂肪中主要有棕櫚酸、油酸、亞油酸、少量硬脂酸、棕櫚油酸、α-亞麻酸。尚含有多種氨基酸,主要有甘氨酸、丙氨酸、絲氨酸、酪氨酸。還有18種元素,以鈣、磷、鎂最多。另外含有鐵、鋅、銅、錳、鉻、鎳人體必需微量元素。殭蠶體表的白粉中含有草酸銨。

藥理作用

1、抗腫瘤作用:殭蠶醇提取物對小鼠艾氏腹水癌實體型肉瘤S180有抑制作用,體外可抑制肝癌細胞呼吸。

2、抗菌作用:體外實驗表明,殭蠶與蠶蛹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杄菌有微弱的抑制作用。

3、降糖作用:殭蠶粉及其醇溶部分、蠶蛹、蛻皮激素對家兔四氧嘧啶實驗型糖尿病有治療作用。單味殭蠶粉可治療人型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4、抗凝作用:殭蠶提取液體內、體外均有較強的抗凝作用。在體外對凝血酶時間凝血酶原時間和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有延長作用,其抗凝性質更接近低分子量肝素。

5、催眠、抗驚厥作用:殭蠶的醇水浸岀液給動物灌服或注射均有催眠作用。五虎追風散能降低士的寧、戊四氮、可卡因、菸鹼等引起的小鼠驚厥的死亡率。抗驚厥的有效成分為草酸銨。

6、對免疫系統的作用:僵蛹多肽對刀豆素A誘導T淋巴細胞的增殖在體外呈促進作用,與白細胞介素一2有協同促進作用;在體內則呈抑制作用。抗排異1號(殭蠶:當歸為5:3)對小鼠異體皮瓣移植後的排異反應有顯著抑制作用。

毒理作用

殭蠶口服的毒性較小。殭蠶水煮醇沉液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35.84g/kg。近年來,服殭蠶產生過敏反應病例時有報道,可能是由白廈菌中的異性蛋白引起,故對蟲類藥物過敏者慎用;由於殭蠶有抗凝作用,能使血小板減少,故凝血機制障礙或有出血傾向者應慎用;殭蠶大劑量時易引起腹脹,可能與其解痙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作用有關,殭蠶劑量不宜超過20g,由於殭蠶抗驚厥作用主要為草酸銨,其代謝易產生氨,肝性腦病患者應慎用,防止加重肝昏迷。

相關論述

1、《本草匯言》:白殭蠶,驅風痰、散風毒、解瘡腫之藥也。善治一切風痰相火之疾,如前古之治小兒驚癇搐搦,恍惚夜啼,大人中風,痰閉悶絕,人事不省,或喉痺腫塞,水谷不通,或頭痛齒痛,腮頰硬脹,或面板風癢,斑沙疙瘩,或日行痘瘡,起發不透,或麻疹錯逆,隱約不紅,或痰痞癥塊,寒熱並作,凡諸風、痰、氣、火、風毒、熱毒、濁逆結滯不清之病,投之無有不應。

2、《本草求真》:殭蠶,祛風散寒,燥溼化痰,溫行四脈之品。故書載能入肝兼入肺胃,以治中風失音,頭風齒痛,喉痺咽腫,是皆風寒人之,結而為痰。合薑湯調下以吐,假其辛熱之力,以除風痰之害耳。又云能治丹毒瘙癢,亦是風與熱熾,得此辛平之味,拔邪外出,則熱自解。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療急性氣管、支氣管炎:川貝殭蠶沖劑治療急性氣管—支氣管炎,效果滿意。

2、治療紫癜性腎炎:採用自擬引血歸經湯(當歸、白芍、地黃、地龍、殭蠶、茜草地榆等)治療紫癜性腎炎有效。

3、治療百日咳:採用解痙鎮咳湯(蜈蚣、殭蠶、地龍、百部等)治療小兒百日咳有效。

4、治療慢性咽炎:採用自擬滋陰清咽湯加味治療慢性咽炎,療效滿意。

5、治療肺癌:採用加味一貫煎(沙參、麥門冬、枸杞、龍葵、殭蠶、浙貝、蜈蚣等)治療肺癌有效。

6、此外,臨床上還有用殭蠶治療糖尿病、癲癇、蕁麻疹、陽痿等的報道

相關配伍

1、殭蠶配白芷:殭蠶除外風以散風熱,息內風以解痙,且可化痰散結;白芷辛散祛風,溫燥除溼,芳香通竅,消腫止痛。配伍應用,有疏散風熱、燥溼散結之功。治療風熱上攻之頭痛、眉稜骨痛、齒痛、瘡瘍腫毒、白帶等。

2、殭蠶配地龍:殭蠶息風解痙,疏散風熱,祛風化痰;地龍通絡止痛,清熱止痙。二藥合用,息風止痙、通絡止痛效果更強。治療風痰亼絡,經絡瘀滯,頭痛日久不愈,口眼歪斜,氣喘痰鳴,三叉神經痙攣等。

3、殭蠶配白蒺藜:殭蠶祛風解痙,散結止痛;白蒺藜疏肝鬱,散肝風,平肝明目。二藥配伍,平肝祛風、鎮驚止痛作用増強。治療肝風上擾之頭暈、頭痛,痰熱壅盛之驚癇抽搐、風疹瘙癢。

4、殭蠶配茺蔚子:殭蠶疏散風熱,止痙化痰;茺蔚子行氣活血,涼肝明目。二藥配伍,偏於涼散止痛。治療肝經風熱之頑固性偏正頭痛。

鑑別用藥

1、殭蠶與地龍:二藥均可解痙,但藥力不強,只用於驚癇抽搐之輕證。殭蠶祛風解痙,又有化痰散結消腫的功效;地龍清熱定驚,又有平喘、通絡、利尿的作用。

2、生殭蠶與麩炒殭蠶二者均為殭蠶的不同炮製品種,由於炮製方法不同,作用亦各有偏重。生殭蠶辛散之力較強,藥力較猛,用於驚癇抽搐,風熱之風疹瘙癢,肝風頭痛等症。麩炒殭蠶疏風解表力稍減,長於化痰散結;且能降低腥味,起到矯臭矯味作用,用於咽喉腫痛,瘰癧痰核,中風失音等症。

3、殭蠶、全蠍與蜈蚣者均為息風止痙之常用藥。殭蠶性平無毒,既息內風,又散外風,並有化痰散結之功,但息風止痙之力不及全蠍、蜈蚣。全蠍性平,息風止痙、攻毒散結之力不及蜈蚣。蜈蚣力猛性燥,善走竄通達,息風止痙作用較強;又能攻毒療瘡,通痺止痛。

相關藥品

複方牽正膏、小兒咳喘顆粒、定搐化風丸。

相關方劑

殭蠶散(《醫略六書》)、殭蠶丸(《聖濟總錄》)、普濟消毒飲(《東垣試效方》)。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近年來進行人工接種培養:在蠶4次蛻皮後,將白僵菌用溫水或冷水調成菌液,用噴霧器均勻地噴到蠶體上,以蠶體見溼為度。接種後15-20min第一次給桑,以後每隔5-6h給桑1次。飼養室的溫度以24-26℃,溼度90%為宜。避免通風。接種後,蠶陸續發病死亡。要及時揀出,另行攤放,保持同樣溫度,待其充分發僵變白後,置於通風處風乾或弱光下曬乾。

炮製方法

1、白殭蠶: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殘絲。

2、炒白殭蠶:取淨白殭蠶,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表面呈黃色,取出放涼。

3、麩炒白殭蠶:取麩皮撒在熱鍋內,用武火加熱,俟冒煙時,加入淨殭蠶,拌炒至表面呈黃色,取出,篩去麩皮,放涼。

4、姜制白殭蠶:取生薑加適量水搗爛榨汁。將薑汁倒入淨白殭蠶內拌勻,潤透,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微幹,取出放涼。

5、酒制白殭蠶:取淨白殭蠶,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黃色時,再噴入酒炒至幹。取出放涼。

6、甘草水制白殭蠶:取淨白殭蠶用甘草湯洗後,曬乾,再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呈黃色,取出放涼。

儲存方法

儲存方法

貯乾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乾燥處,防蛀。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藥材略呈圓柱形,多彎曲不直而皺縮,長約2-5cm,直徑約4-7mm。頭部黃褐色,表面多呈灰白色或灰黃白色,被有白色粉霜。足8對,呈突起狀。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平坦,中間棕、黑不多光亮,內有4個褐色亮圈。微有腐臭氣,味微鹹。

飲片性狀

1、殭蠶:參見藥材性狀。

2、炒白殭蠶:形如殭蠶,表面黃色。

3、麩炒白殭蠶:形如白殭蠶,表面黃色具焦麩香氣。

4、姜制白殭蠶:形如炒白殭蠶,略有生薑氣味。

5、酒制白殭蠶:形如炒白殭蠶,略有酒氣。

6、甘草水制白殭蠶,形如炒白殭蠶,略有甜味。

動物學資訊

動物屬種

蠶蛾科家蠶蛾屬昆蟲家蠶。

形態特徵

雌、雄蛾全身均密被白色鱗片,體長1.6-2.3cm,翅展3.9-4.3cm。體翅黃白色至灰白色。前翅外緣頂角後方向內凹切,各橫線色稍暗,不甚明顯,端線與翅脈灰褐色,後翅較前翅色淡,邊緣鱗毛稍長。雌蛾腹部肥碩,末端鈍圓;雄蛾腹部狹窄,末端稍尖。幼蟲即家蠶,體色灰白色至白色,胸部第2、3節稍見膨大,有皺紋。腹部第8節背面有一尾角。

分佈區域

產地產於江蘇、浙江、四川、廣東、陝西等地。過去均為養蠶區自然病死者。近年為保證蠶絲的發展,多為在非蠶區進行人工培養,專為藥用生產。

道地產區

主產於浙江、江蘇、四川等養蠶區。

人工製造

1、大蠶飼養:自蠶卵孵化為蠶蟻后,按一般飼養方法進行飼養。2、接種:在蠶四眠脫皮後,五齡食桑前,將溫水或冷水調成的菌液,用噴霧器均勻地噴射到蠶體上,以蠶體見溼為度。菌種即白僵菌,一般用殭蠶洗水可得,取其洗液供用,或用人工培養方法取得。但以殭蠶洗水所得菌種為好接種時下菌多少為生產技術的一個關鍵,過多,病蠶早死,過少,蠶不死,均會影響產量。下菌多少應隨氣候條件和飼養品種等具體情況而定。為提高菌僵孢的發芽率,可於接種前3-4小時浸種。接種時飼育室要進行保溫,室溫以28℃左右為最好。

2、管理:接種後15-20分鐘進行五齡後第一次給桑,以後每隔5-6小時給桑一次。為促進芽孢發育,飼育室溼度保持在90%以上,室溫保持24-26C左右。避免通風。溫溼度是發僵率高低的關鍵之一,尤其接種後第一、二天對溫溼度要求嚴格。接種後在24小時內無任何病症表現,以後則漸漸食慾不振,行動呆靜,體膚逐漸變成青褐色,並在體表有不同形狀之黑斑點,以胸部最明顯,這是白僵菌浸入蠶體破壞面板細胞之象徵。一般在第三至四天開始病斃,第五至六天斃盛,第七至八天斃畢。蠶蟲死後應及時拾出另窩攤放,保持同樣溫度,讓其充分發僵,待全身變成白色充分發僵後,便可加工成藥材供用。

3、菌種:供菌種用的殭蠶,不宜直接曝曬乾燥,避免孢子死亡,以風乾或置弱陽光下稍曬乾燥為當。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