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道穴 - 外樞 - 針灸穴位

维道,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 。别名外枢。属足少阳胆经。位于下腹部,髂前上棘内下0.5寸。在髂前上棘前内方,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旋髂浅、深动、静脉,布有髂腹股沟神经。主治阴挺、赤白带下、月经不调、疝气、少腹痛、腰胯痛。直刺或向前下方斜刺1-1.5寸。

名詞釋義

維,指維繫。道,指通道。穴為足少陽、帶脈之會,為維繫諸經之要道,故而得名。

功能作用

調經止帶,健脾和胃,利水消腫。

定位

位於下腹部,髂前上棘內下0.5寸。

解剖

在髂前上棘前內方,有腹內、外斜肌及腹橫肌。有旋髂淺、深動、靜脈。布有髂腹股溝神經。

詳細主治

1、陰挺、赤白帶下、月經不調等婦科病證。2、疝氣、少腹痛。3、腰胯痛。

詳細操作

側臥,於五樞穴前下0.5寸,對腹股溝處取穴。直刺或向前下方斜刺1-1.5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臨床運用

1、現代常用於治療子宮內膜炎、腎炎、附件炎、盆腔炎、子宮脫垂、腸炎、闌尾炎、習慣性便秘、疝氣等。2、現代研究,對下腹部手術有良好針麻效果,如腹股溝疝修補術,針肝俞、腎俞、橫骨、維道(均為單側),針麻優良率最高。維道穴可能具有阻斷骼腹股溝神經的疼痛衝動。特別是高頻率電針刺激橫骨、維道,可減輕病人在面板切開時的疼痛反應。

配伍

配關元穴、百會穴、三陰交穴、氣衝穴治陰挺。

相關論述

1、《針灸甲乙經》 :“咳逆不止,三焦有水氣,不能食,維道主之。” 2、《腧穴命名匯解》:“維道,維者聯接也,道者路也。穴屬膽經,為帶脈之會所,因名維道。” 3、《類經圖翼》:“一曰在中極旁八寸五分。” 4、《新針灸學》:“章門穴之下五寸三分,五樞穴之下五分。” 5、《中國針灸學》:“在髂骨前上棘之肉際。”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