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列腺炎現代針灸治療法

慢性前列腺炎,自本世紀70年代以來才得到重視,文章逐漸增多。近10餘年來,主要進行以下幾方面工作:

慢性前列腺炎,自本世紀70年代以來才得到重視,文章逐漸增多。近10餘年來,主要進行以下幾方面工作:

①尋求有效的穴位刺激法。在70年代後期,有人應用磁片貼敷穴位法治療本病,後來,在此基礎上,又有人選用表面磁場為800~1500高斯的稀土鈷合金的圓形磁片S極置於穴位上,並接通6805型電針儀,採用斷續波和疏密波刺激,取得較好的效果。其次是在傳統的刺法上發掘,用芒針深刺,亦可提高療效;近年,則有人著重於鐳射針治療本病,並發現用特製空心針直接刺入前列腺照射,較之鐳射穴位照射為好。

②總結有效穴位,透過大量臨床觀察,發現小腹及骶部穴位治療本病效果較好,另外還尋找到一些新穴,經反覆驗證,確有療效。

③確定針刺適應症範圍。目前一般認為針灸適於下列症狀:會陰墜脹、腰及下腹痛,尿頻有遺瀝,性功能減退;肛診前列腺有明顯壓痛者;前列腺液常規檢查有炎性表現,B超示炎性圖象者。

④探索機理。透過細菌和動物實驗,觀察到穴位鐳射照射等可提高機體血清殺菌活力和溶菌酶含量,尤其是前列腺中具有區域性免疫能力的IgA和溶菌酶含量提高,從而表明針刺是透過提高區域性和整體免疫水平來達到治療目的的。針灸治療本病的有效率平均在90%左右。

芒針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前列腺穴;2、會陰、腎俞。

配穴:氣海、中極、關元、秩邊透歸來。

前列腺穴位置:又稱前列腺特定穴。會陰至肛門中點,或距肛門下緣1~2釐米之正中線上。

(二)治法

每次取一組主穴。兩組穴可單獨應用,亦可交替輪用。取2~3個配穴。前列腺穴用3寸28~30號芒針,直刺1.5~2.5寸深,留針20分鐘,留針期間,間隙用針以加強針感。會陰穴用4寸芒針,直刺2~3寸,至出現酸脹感為度,提插結合小幅度捻轉反覆3~5次後取針。腎俞用28號2寸針,斜向脊柱方向刺入1~1.5寸,待區域性酸脹後取針。氣海、中極、關元,用4寸芒針,直刺3~4寸針前宜排空尿,使針感直達尿道;秩邊穴用7寸芒針,刺5~6寸,透向同側歸來穴,使有強烈竄麻感到達尿道,平補平瀉手法1分鐘,即去針。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5天。

(三)療效評價

療效評判標準:痊癒:自覺症狀消失,前列腺液檢驗,白細胞數<10個/HP,卵磷脂小體較前增加75%以上;顯效:自覺症狀基本消失,前列腺液檢驗,白細胞數較前減少2/3以上,卵磷脂小體在50~70%;有效:自覺症狀明顯減輕,前列腺液檢驗,白細胞數較治療前減少,卵磷脂小體較前增加,但未超過50%;無效:治療前後,症狀和體徵改善均不明顯。

共治療200例,以上述或類似標準評定,痊癒70例35.0%,顯效60例30.0%,有效38例19.0%,無效32例16.0%,總有效率為84.0%。

針灸

(一)取穴

主穴:中極、太沖、會陰、太溪。

配穴:分5組。1、大椎、尺澤、合谷;2、次髎、天樞、足三里;3、秩邊、三陰交;4、腎俞、關元;5、膀胱俞、陰陵泉、行間。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2~3穴,配穴配一組,五組穴輪用。中極、關元,深刺,使針感向會陰部放射;次髎,宜刺入髎孔,深進針,使會陰及小腹部有針感;餘穴得氣後,均採取平補平瀉手法,留針20分鐘。關元、太溪針後,各加灸黃豆大艾炷3壯,為無疤痕著膚灸法。會陰穴採取點穴按摩和艾條懸灸交替進行。每次約15~30分鐘。針灸每日或隔日1次,20次為一療程。滿一療程後,停針灸1周,再繼續針灸。

(三)療效評價

共治療91例,類似前述標準評判,痊癒66例(72.5%),有效15例(16.4%),無效10例(11.1%),總有效率為88.9%[9,10]。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