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馬酸貝達喹啉片 - 西藥

富马酸贝达喹啉片,西药名。为抗分枝杆菌药。用于治疗成人(≥18岁)耐多药肺结核(MDR-TB)。只有当不能提供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案时,方可使用本品。

成分

本品主要成分為富馬酸貝達喹啉。

性狀

本品為白色至類白色片。

適應症

1、本品用於治療成人(≥18歲)耐多藥肺結核(MDR-TB)。只有當不能提供其他有效的治療方案時,方可使用本品。本品應在直接面視督導下治療(DOT)。 2、根據兩項II期臨床試驗,透過分析耐多藥肺結核(MDR-TB)患者痰培養轉陰時間而確定了本品的適應症。 3、用藥的侷限性:本品不可用於以下治療: (1)結核分枝桿菌所致潛伏感染。 (2)藥物敏感性結核病。 (3)肺外結核病。 (4)非結核分枝桿菌(NTM)所致感染。 4、本品對HIV感染的耐多藥肺結核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確定,臨床資料有限。

規格

100mg(以C32H31BrN2O2計)。

用法用量

1、重要用藥說明: (1)本品應在直接面視督導下治療(DOT)。 (2)本品僅在與其他抗分枝桿菌藥物聯合治療時使用。 (3)注重整個用藥過程中的依從性。 2、用藥前的檢測:使用本品治療之前需要獲取以下資訊: (1)如可能,獲取抗結核分枝桿菌分離株背景治療的藥物敏感性資訊。 (2)心電圖。 (3)血清中鉀、鈣、鎂的濃度。 (4)肝酶。 3、聯合治療用法建議: (1)本品應該與至少3種對患者MDR-TB分離菌株敏感的藥物聯合治療。如果無法獲得體外藥敏結果,可將本品與至少4種可能對患者MDR-TB分離菌株敏感的藥物聯合治療。參見與本品聯用藥物的處方資訊。 (2)本品的推薦劑量是400mg口服,每日1次,用藥2周;然後200mg,每週3次,用藥(每次服藥至少間隔48小時)22周(治療的總持續時間是24周)。 (3)本品治療的總持續時間是24周。更長期治療的資料非常有限。在有廣泛耐藥的患者中,在24周之後認為必須使用本品以獲得根治時,只可根據具體情況並在密切安全性監督下,考慮更長期的治療。 (4)本品應用水送下並整片吞服,並與食物同服。 (5)如果在治療的第1-2周內漏服了一次本品,患者不必補足漏服的藥物,而應繼續正常的給藥方案(跳過並繼續正常的給藥方案)。從第3周起,如果漏服200mg劑量,患者應儘快服用漏服的劑量,然後繼續每週3次的用藥方案。 4、肝功能損害:基於本品在中度肝損害(B級,Child-PughB)受試者中單劑量給藥的藥代動力學研究結果,本品用於輕度或中度肝損害患者時不需要進行劑量調整。尚未在重度肝損害患者中對本品進行研究,因此在這些患者中僅當獲益大於風險時才可慎用。建議對本品相關的不良反應進行臨床監測。 5、腎功能損害:本品主要在腎功能正常的患者中進行了研究。貝達喹啉以原型藥物形式透過腎臟排洩的量很少(≤0.001%)。輕度或中度腎損害的患者用藥時不需要進行劑量調整。重度腎損害或腎病終末期需要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患者應謹慎使用。重度腎損害或者需要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終末期腎病患者使用本品時應監測不良反應。

不良反應

1、因為臨床研究是在各種不同條件下進行的,所以一種藥物臨床研究中觀察到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不能直接與另一種藥物臨床研究中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相比較,也不能反映臨床實際應用中觀察到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本品僅在與其他抗分枝桿菌藥物聯合治療時使用。參見與本品聯用藥物的處方資訊以檢視各自的不良反應。 2、本品的藥物不良反應資訊來源於335例按指定劑量用藥8周(研究2)和24周(研究1和3)的患者安全性資料集。研究1和2是在新診斷的耐多藥肺結核(MDR-TB)患者中進行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在兩個治療組中,患者接受本品或安慰劑的同時聯合應用其他治療MDR-TB的藥物。研究3是一項開放性非對照研究,對既往治療過的患者進行個體化耐多藥肺結核(MDR-TB)治療,本品作為治療方案的一部分給藥。 3、在研究1中,35.0%為黑人,17.5%為西班牙人,12.5%為白人,9.4%為亞洲人,25.6%為其他人種。本品治療組中的8例患者(10.1%)和安慰劑治療組中的16例患者(19.8%)感染了HIV。本品治療組中7例(8.9%)患者和安慰劑治療組6例(7.4%)患者由於不良反應而退出研究1。 4、非對照性研究3中未發現其他特殊的藥物不良反應。 5、在研究1和2中,轉氨酶升高至少3倍正常值上限的情況,在貝達喹啉治療組(11/102(10.8%)對6/105(5.7%))中比在安慰劑治療組發生的更頻繁。在研究3中,整個治療期間22/230(9.6%)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轉氨酶或者天冬氨酸氨基轉氨酶是正常值上限的3倍或以上。 6、死亡率增加:研究1中,與安慰劑治療組相比,本品治療組第120周的死亡風險存在統計學顯著性差異(9/79(11.4%)與2/81(2.5%),p值=0.03,95%置信區間(1.1%,18.2%))。本品治療組中9例死亡病例中的5例和安慰劑治療組中的2例死亡病例與結核病有關。在本品治療的24週期間出現1例死亡,剩餘8例受試者末次服用本品至死亡的中位時間為329天。無法解釋兩組間的死亡差異,未觀察到該死亡與痰培養轉陰、復發、其他抗結核藥物的敏感性、HIV狀態或者疾病嚴重程度之間存在相關性。 7、在開放標籤研究3中,6.9%(16/233)受試者死亡。研究者報告最普遍的死亡原因是肺結核(9例)。除1例死於肺結核的受試者外,所有受試者沒有轉化或者復發。其餘受試者的死亡原因種類很多。

禁忌

對本品和/或本品中任何成份過敏者禁用。

注意事項

1、死亡率升高:在一項安慰劑對照試驗中(基於120周訪視窗),觀察到本品治療組的死亡風險(9/79,11.4%)較安慰劑治療組(2/81,2.5%)增加。在24周本品用藥期間,發生了1例死亡。無法解釋兩組間死亡差異。未觀察到該死亡與痰培養轉陰、復發、其他抗結核藥物的敏感性、HIV狀態或者疾病嚴重程度之間存在相關性。只有當不能提供其他有效的治療方案時,方可使用本品。 2、QT間期延長:本品可延長QT間期。在治療開始之前以及本品治療開始之後至少2、12和24周時,應進行心電圖檢查(ECG)。基線時應檢測血清鉀、鈣和鎂,並在異常時進行糾正。若出現QT間期延長,應進行電解質的監測。本品尚未在患有室性心律失常或者近期發生心肌梗死的患者進行研究。患者接受本品治療時,下列情況可增加QT間期延長的風險: (1)與其他延長QT間期的藥物同服,包括氟喹諾酮類和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以及抗分枝桿菌藥物氯法齊明等。 (2)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病史。 (3)先天性長QT綜合徵病史。 (4)甲狀腺功能減退或其病史。 (5)緩慢性心律失常。 (6)失代償性心力衰竭病史. (7)血清鈣、鎂或鉀水平低於正常值下限。 如必要,在有益的效益風險評估和頻繁的心電監測之後可以考慮開始使用本品治療。 患者出現下列情況時,應停用本品和所有其他延長QT間期的藥物: (1)具有臨床意義的室性心律失常。 (2)QTcF間期>500ms(經重複ECG證實)。 若出現暈厥,應進行ECG檢查以檢測QT延長情況或其病史。 3、肝毒性:與其他未聯合本品的結核治療藥物相比,本品聯合應用其他結核治療藥物時報告的肝臟相關的藥物不良反應更多。服用本品時應避免飲酒、攝入含酒精的飲料和使用其他肝臟毒性藥物,尤其是肝功能受損的患者。基線時、治療期間每月一次以及需要時,監測症狀(例如疲勞、厭食、噁心、黃疸、黑尿、肝壓痛和肝腫大)和實驗室檢查(ALT、AST、鹼性磷酸酶和膽紅素)。如果出現肝功能異常或肝功能異常惡化的證據,進行病毒性肝炎檢測並且停用其他肝毒性藥物。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則停用本品: (1)轉氨酶升高伴隨總膽紅素升高大於2倍正常值上限。 (2)轉氨酶升高大於8倍正常值上限。 (3)轉氨酶升高大於5倍正常值上限並持續存在2周以上。 4、藥物相互作用:CYP3A4誘導劑/抑制劑: (1)貝達喹啉透過CYP3A4進行代謝,因此在與CYP3A4誘導劑聯用期間,其全身暴露量及治療作用可能減弱。因此,在本品治療期間,應避免與強效CYP3A4誘導劑,例如利福黴素類(利福平、利福噴汀和利福布汀)或中效CYP3A4誘導劑,例如依法韋侖,進行聯用。 (2)將本品與強效CYP3A4抑制劑聯用時可能增加貝達喹啉的全身暴露量,從而可能增加發生不良反應的風險。因此,除非藥物聯用的治療獲益超過風險,應避免將本品與全身用藥的強效CYP3A4抑制劑連續聯用超過14天。建議對本品相關的不良反應進行適當的臨床監測。 5、患者須知:醫生應建議患者閱讀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准的本品說明書。 (1)嚴重不良反應:使用本品時可能發生以下嚴重不良反應:死亡、心臟節律異常和/或肝炎。此外,使用本品時可能發生以下其他不良反應:噁心、關節痛、頭痛、血澱粉酶升高、咯血、胸痛、食慾減退和/或皮疹。使用本品時,可能需要額外的檢查以監測或減少發生不良反應的可能性。 (2)治療依從性:本品須與處方的其他抗分枝桿菌藥物聯合應用,且須保持整個療程的依從性。漏服或未完成整個療程的治療可能導致治療有效性降低,增加其分枝桿菌發生耐藥的可能性,以及增加本品或其他抗菌藥物無法治療該疾病的可能性。如果治療的第1-2周漏服一劑,患者不必補足漏服的劑量,而應繼續正常的給藥方案。從第3周起,如果漏服200mg劑量,那麼患者應儘快服用漏服的劑量,然後繼續每週3次的用藥方案。 (3)服用說明:本品須與食物同服。 (4)與酒精和其他藥物同服:患者應避免飲酒、攝入含酒精的飲料,避免使用肝毒性藥物或草藥產品。患者在開始應用本品治療前應告知醫師正在服用的其他藥物和其他醫療狀況。 6、對駕駛和操作機械能力的影響:不良反應(例如頭暈)可能影響駕駛或操作機械的能力,雖然未對本品的這一效應進行過研究。應建議患者如果在服用本品期間發生頭暈,不要駕駛或操作機械。 7、其他:請置於兒童不易拿到處。

藥物相互作用

1、CYP3A4誘導劑/抑制劑:本品與CYP3A4誘導劑聯用時暴露量可能降低,與CYP3A4抑制劑聯用時暴露量可能升高。 (1)CYP3A4誘導劑:由於貝達喹啉全身暴露量的降低可能導致療效降低,因此,在貝達喹啉用藥期間,應避免與強效CYP3A4誘導劑聯合用藥,例如利福黴素類(利福平、利福噴汀和利福布汀)或者中效CYP3A4誘導劑聯用。 (2)CYP3A4抑制劑::由於全身暴露量的增加有導致不良反應的潛在風險,應避免將貝達喹啉與強效CYP3A4抑制劑,例如酮康唑或伊曲康唑連續聯用超過14天,除非治療獲益超過風險。建議對本品相關的不良反應進行適當的臨床監測。 2、其他抗菌藥:與本品聯用期間不需要對異煙肼或吡嗪醯胺進行劑量調整。在一項對MDR-TB患者進行的安慰劑對照臨床研究中,未觀察到聯用本品對乙胺丁醇、卡那黴素、吡嗪醯胺、氧氟沙星或環絲氨酸的藥代動力學產生明顯影響。 3、抗逆轉錄病毒藥物: (1)洛匹那韋/利托那韋:儘管沒有HIV和MDR-TB共感染患者聯合使用洛匹那韋(400mg)/利托那韋(100mg)和本品的臨床資料,當與洛匹那韋/利托那韋聯合給藥時,慎用本品,並且僅在獲益超過風險時才可使用。 (2)奈韋拉平:當與奈韋拉平聯用時,不需要對貝達喹啉進行劑量調整。 (3)依法韋侖:應避免貝達喹啉和依法韋侖或者其他中效CYP3A誘導劑同時使用。 4、延長QT間期的藥物: (1)在一項貝達喹啉和酮康唑藥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中,貝達喹啉和酮康唑聯合多次給藥較單個藥物多次給藥,對QTc產生了更大影響。當貝達喹啉與其他延長QT間期的藥物聯合給藥時,觀察到了疊加或協同的QT延長作用。 (2)研究3中,第24周時接受氯法齊明和貝達喹啉的17例受試者的QTcF平均延長量(相較於基線的平均變化為31.9ms)要超過未接受氯法齊明和貝達喹啉受試者第24周時的(相較於基線的平均變化為12.3ms)。如果貝達喹啉與其他延長QTc間期的藥物同時使用時要監測心電圖,如果有嚴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或者QTcF間期超過500ms的證據,立即停止使用本品。

藥物過量

沒有本品急性用藥過量的相關治療經驗。發生故意或意外用藥過量時,應採取支援基本生命功能的一般措施,包括監測生命體徵和ECG(QT間期)。可透過活性炭來清除尚未吸收的貝達喹啉。由於貝達喹啉具有較高的蛋白結合率,透析不太可能顯著清除血漿中的貝達喹啉。

藥理作用

1、微生物學: (1)作用機制:貝達喹啉是一種抑制分枝桿菌ATP(5’-三磷酸腺苷)合成酶的二芳基喹啉類抗分枝桿菌藥物,該酶是結核分枝桿菌能量生成所必需的,貝達喹啉透過結合該酶的亞基c發揮作用。 (2)耐藥性:結核分枝桿菌中存在潛在的貝達喹啉耐藥機制。在結核分枝桿菌分離株中,atpE靶基因修飾,和/或MmpS5-MmpL5外排泵上調與貝達喹啉最低抑菌濃度(MIC)增加有關。臨床前研究中產生的靶基因突變可導致貝達喹啉MIC增加8-133倍,使MIC的範圍達到0.25-4.0μg/mL。臨床前和臨床分離株已見外排泵突變。這些突變導致貝達喹啉MIC增加2-8倍,使MIC的範圍達到0.25-0.50μg/mL。 交叉耐藥性:一項在MDR-TB患者中開展的臨床研究發現,出現對貝達喹啉的MIC至少增加4倍的結核分枝桿菌分離株與導致MmpS5-MmpL5外排泵上調的Rv0678基因突變有關。攜帶上述外排泵突變的分離株對氯法齊明的敏感度下降。 (3)體外活性與臨床感染: 研究表明貝達喹啉在體外和對大部分結核分枝桿菌分離株臨床感染有效。 (4)藥敏試驗方法: 應按照已發表的方法進行體外藥敏試驗,並應報告MIC值。然而,在臨床研究(詳見說明書)中沒有發現24周培養轉化率與基線MIC間存在相關性,且目前還不能確定貝達喹啉的藥敏試驗解釋標準。在評估治療選擇時應諮詢耐藥結核專家。當採用7H9微量肉湯稀釋法或瓊脂法進行藥敏試驗時,應評估0.008~2.0μg/mL的濃度範圍。MIC應為瓊脂法或肉湯法中達到生長完全抑制的最低貝達喹啉濃度。所有測定都應在聚苯乙烯平板或試管中進行。不應使用Lowenstein-Jensen(LJ)培養基進行藥敏試驗。貝達喹啉工作液應在二甲基亞碸中製備。大約每毫升105菌落形成單位的接種量用於液體和固體培養基。 2、藥效動力學: 貝達喹啉主要發生氧化代謝,生成N-單去甲基代謝物(M2)。與母體化合物相比,M2的人體平均暴露量(23%-31%)和抗分支桿菌活性均較低(低4-6倍),因此認為M2對臨床療效無顯著作用。然而,M2血漿濃度似乎與QT延長有關。 心臟電生理學:研究1中,在第一個星期的治療中,貝達喹啉治療組QTcF的平均增加(經Fridericia方法校正)大於安慰劑治療組(第一週貝達喹啉組為9.9ms,安慰劑組為3.5ms)。貝達喹啉24周治療期間QTcF的最大平均增加為15.7ms,而安慰劑治療組為6.2ms(第18周)。貝達喹啉治療結束後,QTcF逐漸減小,在研究的第60周時,其平均值與安慰劑組相似。 研究3中,沒有治療選擇的患者使用其他延長QT間期的藥物,包括氯法齊明,同時使用貝達喹啉時導致QTcF間期延長疊加,與治療方案中QT延長藥物的數量成正比。單獨使用貝達喹啉而未使用其他QTcF間期延長的藥物時,平均QTcF的增加超過基線23.7ms,QTcF段時程未超過480ms;而在使用至少兩種其他延長QTcF間期藥物的患者中,平均QTcF延長超過基線30.7ms,並且在一位患者中QTcF段時程超過500ms。

毒理作用

1、致癌作用: 在大鼠,貝達喹啉在高達10mg/kg/day的最大耐受劑量時,不具有致癌性。大鼠在該劑量時的暴露量(AUCs)是在II期臨床試驗受試者中觀察到的暴露量的1到2倍。 2、生殖毒性: 在雄性和雌性大鼠中進行評估時,貝達喹啉對生育力無影響。在大鼠和家兔中,未觀察到本品對發育相關的毒性引數產生影響。大鼠體內相應的血漿暴露量(AUC)為人體內的2倍,而家兔則低於人類。任何劑量水平下,採用本品進行母體治療均未對F1 代動物的性成熟、行為發育、交配能力、生育力或生殖能力產生影響。觀察到經乳汁暴露於貝達喹啉之後,高劑量組幼崽在哺乳期內體重下降,上述並非子宮內暴露的後果。乳汁內貝達喹啉的濃度是母體血漿最大濃度的6~12倍。 3、遺傳毒性: 在體外非哺乳動物細胞回覆突變(Ames)試驗、體外哺乳動物(小鼠淋巴瘤)正向突變試驗和體內小鼠骨髓微核試驗中,未檢測到致突變或致畸變作用。 4、其他毒性: 貝達喹啉是一種陽離子、兩親性藥物,可誘導動物發生磷脂質病(幾乎所有劑量組,甚至在非常短時間暴露之後),主要發生於單核吞噬細胞系統(MPS)細胞中。受試的所有種屬均出現色素沉著和/或泡沫狀巨噬細胞的藥物相關性增加,主要出現於淋巴結、脾臟、肺、肝臟、胃、骨骼肌、胰腺和/或子宮中。給藥結束後,這些變化緩慢恢復。最高劑量下,觀察到一些種屬存在肌肉變性。例如,以類似於臨床暴露量的劑量(以AUC計)給藥26周之後,大鼠的橫膈、食道、四頭肌和舌受到影響。在12周恢復期之後未觀察到上述改變,且在相同劑量每兩週給藥1次的大鼠中也未觀察到上述變化,但觀察到胃底粘膜變性、肝細胞肥大和胰腺炎。

藥代動力學

1、概述:貝達喹啉是一種二芳基喹啉類抗分枝桿菌藥物。貝達喹啉主要發生氧化代謝,生成N-單去甲基代謝物(M2)。與母體化合物相比,M2的人體平均暴露量(23%-31%)和抗分支桿菌活性均較低(低4-6倍),因此認為M2對臨床療效無顯著作用。然而,M2血漿濃度似乎與QT間期延長有關。 2、吸收:在口服用藥之後,一般在給藥後大約5小時貝達喹啉達到血漿峰濃度(Cmax)。在研究的最高劑量範圍內[700mg單次給藥(負荷劑量的1.75倍)],Cmax和藥時曲線下面積(AUC)的升高與劑量成正比。貝達喹啉與含大約22g脂肪的標準餐(共558千卡)同服時的相對生物利用度較空腹服藥時增加大約2倍。因此,貝達喹啉應與食物同服,以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3、分佈:貝達喹啉的血漿蛋白結合率大於99.9%。在中央室的分佈容積估計大約為164L。 4、代謝:CYP3A4是體外條件下貝達喹啉代謝和生成N-單去甲基代謝物(M2)過程中涉及的主要CYP同工酶,其中M2抗分枝桿菌效力減弱4-6倍。 5、消除:達到Cmax之後,貝達喹啉的濃度以三指數降低。貝達喹啉及N-單去甲基代謝物(M2)的平均終末消除半衰期約為5.5個月。這一較長的終末消除相可能反映了外周組織對於貝達喹啉和M2的緩慢釋放。 6、排洩:基於臨床前研究,貝達喹啉主要透過糞便排洩。在臨床研究中,尿液中貝達喹啉原型藥物的排洩量低於或等於用藥劑量的0.001%,提示原型藥物的腎臟清除率微乎其微。 7、特殊人群藥代動力學: (1)肝功能損害:400mg本品單次給藥於8例中度肝損害(ChildPugh B)的受試者之後,貝達喹啉和M2的平均暴露量(AUC672h)比健康受試者降低約20%。尚未在重度肝損害患者中對本品進行研究(參見【注意事項】)。 (2)腎功能損害:本品主要在腎功能正常的患者中進行了研究。原型貝達喹啉的腎排洩量極少(≤0.001%)。 在對接受本品200mg每週3次治療的MDR-TB患者進行的一項群體藥代動力學分析中,未發現肌酐清除率可影響貝達喹啉的藥代動力學引數。因此,預期輕度或中度腎損害不會對貝達喹啉的暴露量產生有臨床意義的影響。但是,對重度腎損害或者需要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終末期腎病患者,因為腎功能障礙繼發引起藥物吸收、分佈和代謝的變化可能導致貝達喹啉濃度升高。由於貝達喹啉與血漿蛋白之間的高度結合,不太可能透過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顯著清除血漿中的貝達喹啉。 (3)性別:在對接受本品治療的MDR-TB患者進行的一項群體藥代動力學分析中,未觀察到男性和女性的暴露量存在有臨床意義的差異。 (4)種族/種族劃分:在對接受本品治療的MDR-TB患者進行的一項群體藥代動力學分析中發現,黑人患者的貝達喹啉AUC比其他種族患者低34%。這種低暴露量無臨床意義,因為在臨床試驗中未觀察到貝達喹啉暴露量與應答之間存在明顯關係。此外,不同種族之間完成24周貝達喹啉治療期的患者其應答率相當。 (5)HIV合併感染:HIV-TB合併感染患者服用本品的臨床資料有限。 (6)老年患者:在65歲及以上結核患者中應用本品的資料有限。 (7)兒科患者:尚未評估富馬酸貝達喹啉在兒童患者體內的藥代動力學。 8、藥物相互作用:在體外,貝達喹啉不會顯著抑制以下被檢測的CYP450酶的活性:CYP1A2、CYP2A6、CYP2C8/9/10、CYP2C19、CYP2D6、CYP2E1、CYP3A4、CYP3A4/5和CYP4A,同時也不會誘導CYP1A2、CYP2C9、CYP2C19或者CYP3A4的活性。 體外研究中,貝達喹啉是CYP3A4的底物,因此進行了以下的臨床藥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1)酮康唑:健康受試者中多劑量貝達喹啉(400mg每日1次共14天)與多劑量酮康唑(400mg每日1次共4天)的聯合給藥可使貝達喹啉的AUC24h、Cmax和Cmin分別增加22%[90%CI(12,32)]、9%[90%CI(-2,21)]和33%[90%CI(24,43)]。 (2)利福平:在一項對健康受試者進行的貝達喹啉單劑量300mg和利福平多劑量(600mg,每日1次共21天)藥物相互作用研究中,貝達喹啉的AUC降低了52%[90%CI(-57,-46)]。 (3)抗菌藥物:在健康受試者中將多劑量貝達喹啉400mg每日1次與多劑量異煙肼/吡嗪醯胺(300mg/2000mg每日1次)聯合應用後,未導致貝達喹啉、異煙肼或吡嗪醯胺的AUC發生臨床相關性改變。在一項對MDR-TB患者進行的安慰劑對照臨床研究中,未觀察到聯用貝達喹啉對乙胺丁醇、卡那黴素、吡嗪醯胺、氧氟沙星或環絲氨酸的藥代動力學產生明顯影響。 (4)洛匹那韋/利托那韋:在一項400mg單劑量貝達喹啉與多劑量洛匹那韋(400mg)/利托那韋(100mg)每日2次共用藥24天的健康受試者藥物相互作用研究中,貝達喹啉的AUC增加22%[90%CI(11,34)],而平均Cmax未受明顯影響。 (5)奈韋拉平:HIV感染患者中單劑量貝達喹啉400mg與多劑量奈韋拉平200mg,每日2次共4周的聯合給藥未導致貝達喹啉暴露量發生臨床相關性改變。 (6)依法韋侖:在健康受試者中單劑量貝達喹啉400mg與依法韋侖600mg每日一次聯合給藥27天時,貝達喹啉AUCinf下降約20%;貝達喹啉的Cmax未改變。貝達喹啉的主要代謝產物(M2)的AUC和Cmax分別增加了70%和80%。尚未評估貝達喹啉穩態給藥後依法韋倫對貝達喹啉和M2的藥代動力學影響。

貯藏方法

避光,密封,30℃以下儲存。

有效期

36個月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