楤木白皮 - 中藥材

楤木白皮,中药名。为五加科植物楤木Aralia chinensis L.树皮的韧皮部。具有补肾壮骨,生津止渴,舒筋活血,健胃止痛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功效作用

功能

補腎壯骨,生津止渴,舒筋活血,健胃止痛。

主治

主要用於風溼痺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搗敷。

化學成分

莖皮及根皮含三萜皂甙,鞣質、膽鹼、揮發油。

相關論述

1、《本草推陳》:樹皮及根皮均有健胃,收斂,利尿及製糖作用。治糖尿病,腎臟病,胃潰瘍

2、《閩東本草》:補腰腎,壯筋骨,舒筋活血,散瘀止痛。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痛風:楤木白皮一兩。同豬肉燒食,或配其他痛風藥同煎服。(《浙江民間草藥》)

2、治跌打損傷:鮮楤木皮,搗爛敷患處。(《閩東本草》)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全年可採。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乾燥樹皮呈剝落狀,粗糙不平,有縱皺及橫紋,並散生堅硬的針刺。外面灰白色至灰褐色,內面黃白色而光滑;斷面呈纖維性;樹枝上針刺較密。氣微香,嚼之帶粘液性。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五加科楤木屬植物楤木。

形態特徵

有刺灌木或小喬木,高2-5m。樹皮灰色,疏生粗壯直刺;小枝被黃褐色絨毛,疏生細刺。葉為二至三回羽狀複葉,長60-100cm;葉柄粗壯,長可達50cm;托葉與葉柄基部合生;每羽片有小葉5-11,基部有1對小葉,葉片薄革質,卵形至長圓狀卵形,長7-14cm,寬3.5-8cm,先端漸尖或短尖,基部圓形,上面被黃褐色柔毛,下面密被黃褐色絨毛,脈上尤多,邊緣具細鋸齒,側脈7-10對。傘形花序組成頂生的大圓錐花序,長50-80cm,密被黃褐色絨毛;傘形花序有30-50朵花,直徑2.5-5cm;花梗長3-4cm;苞片錐形,膜質,萼無毛,邊緣有5齒裂;花淡綠白色,花瓣5,三角狀卵形;雄蕊5,花絲長約2.5mm;子房5室,花柱5,離生或基部合生。核果球形,漿果狀,成熟時紫黑色,具5稜,花柱宿存。花期7-9月,果期9-11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西南及河北、山西、陝西、湖北、湖南、臺灣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400-2700m的雜木林中。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