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香 - 中藥材

土木香,中药名。为菊科植物土木香InulaheleniumL.的干燥根。具有健脾和胃,行气止痛,驱虫的功效。主治胃脘、胸腹胀痛,呕吐腹泻,痢疾,食积,虫积。

功效作用

功能

健脾和胃,行氣止痛,驅蟲。

主治

胃脘、胸腹脹痛,嘔吐腹瀉,痢疾,食積,蟲積。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入丸、散。

注意事項

血虛內熱者慎服。

化學成分

土木香根含菊糖達44%左右,含揮發油1%-2%,油中主成分是土木香內酯、異土木香內酯、二氫異土木香內酯、土木香酸、土木香醇及三萜類成分達瑪二烯醇乙酸酯、大牻牛兒烯D內酯及1-去氧-8-表狹葉依瓦菊素。

藥理作用

1、驅蟲作用:土木香揮發油所含土木香內酯及其衍生物易溶於醇而不溶於水。化學結構與山道年類似,驅蟲作用較山道年好而毒性較低。異土木香內酯、二氫異土木香內酯的藥理作用和毒性都類似山道年。

2、抗菌作用:經體外試驗,土木香內酯在0.1μg/ml濃度時,即能抑制結核桿菌的生長。感染人型結核桿菌的豚鼠,口服土木香內酯能延遲發病但不能完全制止。此外土木香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與綠膿桿菌有抑制作用。對面板真菌亦有抑制作用。

3、其他作用:土木香內酯低濃度興奮,較高濃度抑制離體蛙心,使心臟停止於舒張期。對蛙後肢灌流及兔耳血管灌流,低濃度時有輕微擴張作用,高濃度時則收縮。家兔靜脈注射少量,血壓先微升,繼而緩慢下降,大量則一開始即為降壓,呼吸抑制。它能抑制離體兔腸,降低小腸過高的運動及分泌功能。對離體兔子宮亦有抑制作用,但在極低濃度時對子宮可有興奮作用,對蛙的骨骼肌及運動神經末梢為麻痺作用,使疲勞曲線縮短。

毒理作用

土木香內酯給家兔口服或皮下注射,大量可升高血糖,中等劑量可降低血糖,且抑制食物性高血糖。對蛙、小鼠及家兔的一般毒性為自發活動及反射活動麻痺,以後呼吸停止而死。呼吸停止後心髒還保持短時間搏動,因此考慮是中樞性的。異土木香內酯毒性較小,二氫異土木香內酯毒性更小。人應用過量(根)可發生四肢疼痛、吐、瀉、眩暈及皮疹。其中含毒性很強的蛋白質。

相關論述

1、《現代實用中藥》:“為芳香性健胃藥。利尿,發汗,祛痰,驅蟲,防腐。治霍亂吐瀉,瘧疾合併胃腸炎。並有收斂作用,治結核性下利,慢性腸炎及支氣管炎;清肺熱,行三焦氣,治痰咳喘促,一切氣痛。”

2、《陝西中藥志》:“行氣化滯,健脾和胃。治胸滿腹脹,嘔洩瀉,痢疾。”

3、《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健胃,行氣,止痛。治胃痛,氣滯胸腹脹滿、疼痛。”

4、《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健脾開胃。主治消化不良,痢疾。”

5、《西藏常用中草藥》:“調氣解鬱,安胎。主治慢性胃炎,胃腸功能紊亂,肋間神經痛,胸壁挫傷和岔氣作痛。”

6、《河北中草藥》:“治食積不化,不思飲食,腸胃氣滯不行。”

7、《湖北中草藥志》:“主治牙痛,蛔蟲病。”

8、《長白山植物藥志》:“主治慢性肝炎,胎動不安。”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胃痛:土木香3g,元胡15g。研末水沖服,每日2次。

2、治胸脅胃脹痛不適:土木香、藿香、枳殼、陳皮各9g。水煎服。(1-2方出自《山西中草藥》)

3、治腹瀉腸鳴:土木香、雄黃連各等量。研粉,每次2-3g,開水吞服。(《湖北中草藥志》)

4、治細菌性痢疾:祁木香、黃連各9g。水煎服。

5、治肋間神經痛:祁香、鬱金各9g。水煎服。(4-5方出自《河北中草藥》)

6、治牙痛:土木香適量。搗爛或嚼爛,含患處或入蟲牙孔內。(《湖北中草藥志》)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秋季採挖,除去泥沙,曬乾。

藥材鑑別

鑑別

1、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木栓細胞。韌皮部寬廣。形成層環不甚明顯。木質部射線寬6-25列細胞;導管少,單個或數個成群,徑向排列;木纖維少數,成束存在於木質部中心的導管周圍。薄壁細胞含菊糖。油室分佈於韌皮部與木質部,直徑80-300μm。

粉末淡黃棕色。菊糖眾多,無色,呈不規則碎塊狀。網紋導管直徑30-100μm。木栓細胞多角形,黃棕色。木纖維長梭形,末端傾斜,具斜紋孔。

2、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4ml,密塞,振搖,放置30分鐘,濾過,取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土木香對照藥材0.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土木香內酯對照品與異土木香內酯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各含2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用0.25%硝酸銀溶液製備的矽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甲苯-乙酸乙酯(10∶1∶1)為展開劑,置10℃以下避光處展開二次,取出,晾乾,噴以5%茴香醛硫酸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藥材性狀

根呈圓柱形或長圓錐形,稍彎曲或扭曲,長10-20cm,直徑0.5-2cm。表面深棕色,具縱皺紋及不明顯的橫向皮孔,頭部稍影大,先端具稍凹陷的莖痕及棕色葉柄殘基。質堅硬,不易折斷,折斷面不平坦,稍呈角質樣,乳白色至淺黃棕色,形成層環明顯,木質部略顯放射狀紋理。氣微,味微苦而灼辣。

以根粗壯、質堅實、香氣濃者為佳。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菊科旋覆花屬土木香。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可達250cm。根莖塊狀,有分枝。莖直立,粗壯,徑達1cm,不分枝或上部有分枝,被開展的長毛。莖基部葉較疏,基部漸狹成具翅且長達20cm的柄,葉片橢圓狀披針形,長10-40cm,寬10-25cm,先端尖,邊緣有不規則的齒或重齒,上面被基部疣狀的糙毛,下面被黃綠色密茸毛,葉脈在下面稍隆起,網脈明顯;中部葉卵圓狀披針形或長圓形,較小,基部心形,半抱莖;上部葉披針形,小。頭狀花序少數,徑6-8cm,排列成傘房狀或總狀花序;花序梗從極短到長達12cm,為多數苞葉圍裹;總苞5-6層,外層革質,寬卵圓形,先端鈍,常反折、被茸毛,寬6-9mm,內層長圓形,先端擴大成卵圓三角形,幹膜質,背面具疏毛,有緣毛,較外層長達3倍,最內層線形,先端稍擴大或狹尖;舌狀花黃色,舌片線形,長2-3cm,寬2-2.5mm;管狀花長約9-10mm,有披針形裂片;冠毛汙白色,長8-10mm,有極多數具細齒的毛。瘦果四或五面形,長3-4mm,無毛。花期6-9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東北、華北及西北;在河北、山西、浙江、河南、湖北、四川等地有栽培。

生長環境

生河邊、田邊等潮溼處。

生長見習

適宜於砂質壤土。

栽培技術

霜降至冬間將土深耕20-24cm。翌年春季施足基肥,再耕1次,作成寬約1m之畦。清明後5-10d,按行、株距各45cm,挖深約10-14cm、寬約14cm交錯的穴,然後將帶芽的種莖斜放穴內,覆土3-4cm。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