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蒜根 - 中藥材

小红蒜根,中药名。为鸢尾科植物红葱EleutherineplicataHerb.的鳞茎。分布于广西、云南等地。原产西印度。具有养血补虚,活血止血之功效。用于体虚乏力,头晕心悸,关节痛,跌打肿痛,咯血,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

功效作用

功能

養血補虛,活血止血。

主治

用於體虛乏力,頭暈心悸,關節痛,跌打腫痛,咯血,吐血,衄血,崩漏,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研末,1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敷。

藥理作用

1、對人白血病細胞株K562細胞具有生長抑制活性。

2、具有較好的誘導稻瘟黴菌絲變形的活性。

相關論述

《西雙版納傣藥志》:“治刀傷,癲癇抽搐,關節疼痛,頭暈,心慌,胸悶,嘔吐,全身疲乏無力。”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頭暈、心悸,胸悶嘔吐,全身疲乏無力:小紅蒜根、山柰、青菜子、蔓荊子、石菖蒲等量。搗粉混合,每服1g,每日3次。

2、治關節炎:小紅蒜根15g,生薑3g,紅豆蔻3g,薑黃3g。各藥混合搗爛包敷患處。(1-2方出自《西雙版納傣藥志》)

3、治跌打腫痛:(紅蔥)鮮鱗莖搗爛外敷。(《廣西本草選編》)

4、治咯血,吐血:紅蔥鱗莖15-30g,與豬瘦肉煎服。(《廣西民族藥簡編》)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秋冬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鳶尾科植物紅蔥。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鱗莖卵圓形,直徑約2.5釐米,鱗片肥厚,紫紅色,無膜質包被。根柔嫩,黃褐色。葉寬披針形或寬條形,長25-40釐米,寬1.2-2釐米,基部楔形,頂端漸尖,4-5條縱脈平行而突出,使葉表面呈現明顯的皺褶。花莖高30-42釐米,上部有3-5個分枝,分枝處生有葉狀的苞片,苞片長8-12釐米,寬5-7毫米;傘形花序狀的聚傘花序生於花莖的頂端;花下苞片2,卵圓形,膜質;花白色,無明顯的花被管,花被片6,2輪排列,內、外花被片近於等大,倒披針形;雄蕊3,花葯“丁”字形著生,花絲著生於花被片的基部;花柱頂端3裂,子房長橢圓形,3室。花期6月。

分佈區域

雲南各地常見栽培。分佈於廣西、雲南等地。原產西印度群島。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