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尾草 - 中藥材

凤尾草,中药材名。为凤尾蕨科植物凤尾草Pteris multifida Poir.的全草或根茎。具有清热利湿,消肿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主治痢疾,泄泻,淋浊,带下,黄疸,疔疮肿毒,喉痹乳蛾,淋巴结核,腮腺炎,乳腺炎,高热抽搐,蛇虫咬伤,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及外伤出血。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溼,消腫解毒,涼血止血。

主治

痢疾,洩瀉,淋濁,帶下,黃疸,疔瘡腫毒,喉痺乳蛾,淋巴結核,腮腺炎,乳腺炎,高熱抽搐,蛇蟲咬傷,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及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品30-60g;或搗汁。外用:搗敷。

注意事項

虛寒洩痢及孕婦禁服。

化學成分

地上部分含蕨素(pterosin)B、C、F、O、S,蕨素C-O-萄糖苷(pterosinC-3-O-β-D-glucoside);又含貝殼杉烷(烯)化合物:2β,15α-二羥基-對映-16貝殼杉烯(2β-15a-dihydroxy-ent-kaur-16-ene),2β,16a-二羥基-對映貝殼杉烷(2β,16α-dihydroxy-ent-kaurane),大葉風尾苷(creticaside)A、B4還含有黃酮類:芹菜素7-O-葡萄糖苷(apigenin7-O-β-D-glucoside),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side)。根莖含有貝殼杉烷(烯)化合物:谷甾醇(β-sitosterol),2β-15α-二羥基(-)-16貝殼杉烯[2β,15α-dihydroxy(-)kaur-16-ene),2β,6β,15α-三羥基(-)-16貝殼杉烯〔2β,6β,15α-trihyDruxy(-)kaur-16-ene),大葉風尾苷B。

藥理作用

1、抗微生物作用:風尾草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黑麴黴有較強的抑菌效果,對大腸桿菌、青黴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對黃麴黴基本上沒有抑制作用。

2、抗腫瘤、抗突變作用:從風尾草地上部分得到的兩種雙萜對艾氏腹水癌細胞有中等的細胞毒性。風尾草熱水提取物在沙門菌/微粒體試驗中對苦酮酸誘導的突變有抗突變作用。風尾草全草藥液體外對人離體急性髓細胞性自血病細胞無特異性殺傷作用。

相關論述

1、《履巉巖本草》:搗末,塗發背瘡上,效。根,主生髮,浸油塗頭。

2、《生草藥性備要》:洗疳、療、痔,散毒,敷瘡。治蛇蟲咬諸毒,刀傷,能止血生肌,春汁調酒服,渣敷患處;研末收貯,治氣痛。

3、《植物名實圖考》:治五淋,止小便痛。

4、《分類草藥性》:治一切熱毒,消腫,清火。治癰瘡,乳癰,淋症,解煙毒。

5、《嶺南採藥錄》:曬乾為末,治氣痛熱痛。

6、《貴州民間方藥集》:解熱,利尿。治小兒驚風夜哭。

7、《湖南藥物志》:解熱利水,消腫解毒,止嘔,接骨生肌,止痛止血,解酒毒。主治疳積,感冒,目翳。

8、《天目山藥用植物誌》:治淋濁、痢疾、瘰癧。

9、《浙江藥用植物志》:主治菌痢腸炎,黃疽型肝炎,尿路感染,便血,尿血,胃熱吐血,遺精,白帶,咽喉腫痛,肺膿瘍。

10、《福建藥物志》:主治鼻衄,咳血,蜊蟲性腸梗阻,風火牙痛咽喉腫痛,口腔炎,疔。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痢疾:風尾草30g,地錦草15g,水煎。糖調服。(江西《草藥手冊》)

2、治五淋白濁,赤白帶下:風尾草、海金沙、薏苡根、車前草各12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3、治內痔出血、尿血:鮮風尾草、鮮旱蓮草各30g,豬瘦肉120g。煮服。(江西《草藥手冊》)

4、治尿路結石:風尾草、白花蛇舌草各15g車前草、金錢草各30g。煎服。(《安徽中草藥》)

5、治五毒發背:小金星風尾和根洗淨,用慢火焙乾,稱四兩,入生甘草一錢。搗末,分作四服。每服用酒一升已來,煎三二沸後,更以冷酒三二升相和,入瓶器內,封卻。時時飲服,忌生冷油膩毒物。(《履巉巖本草》

6、治蛇蟲蜈蚣咬傷:風尾草葉60g,酢漿草嫩葉30g。共搗爛敷傷處。(江西《草藥手冊》)

7、治咳嗽,痰中帶血:風尾草根莖(除去鬚根)30g左右,加苦參、枯梗各12-15g。水煎,衝入紅糖,黃酒適量。每日早晚飯前各服1次。(《天目山藥用植物誌》)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四季或夏秋兩季採收,曬乾。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多紮成小捆。全草長25-70cm。根莖短,棕褐色,下面叢生鬚根,上面有簇生葉,葉柄細,有稜,棕黃色或黃綠色,長4-30cm,易折斷,葉片草質,一回羽狀,灰綠色或黃綠色;不育葉羽片工4-8cm,邊緣有不整齊鋸齒,能育葉長條形,寬3-6cm,邊緣反捲,孢子囊群生於羽片下面邊緣。氣微,味淡或微澀。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鳳尾蕨科鳳尾蕨屬植物鳳尾草。

形態特徵

陸生蕨類植物,植株高20-70cm。根莖短,直立或斜生,頂端密被鑽形棕色鱗片。葉草質,二型,簇生;不育葉柄長4-6cm,光滑,禾稈色,基部略帶棕色;葉片橢圓形,長6-8cm,寬3-6cm,先端尾狀,單數一回羽狀;羽片1-4對,對生,下部的具柄;羽片線形,長4-5cm,寬4-8mm,先端長尖,邊緣具小尖齒,下部的2-3又狀深裂,有時二回分叉;葉軸兩側具翅;葉脈羽狀,側脈常二叉狀。能育葉與不育葉相似而較大,僅在不育部分具小尖齒。孢子囊群線形,生於羽片邊緣的邊脈上;囊群蓋線形,膜質,灰白色。

分佈區域

分佈於華東、中南、西南及山西陝西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800m以下的石灰岩縫內或牆縫、井邊。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