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氣清金湯《金鑑》 - 方劑

益气清金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金鉴》卷六十六。具有清热疏风,润肺益气之功效。主治喉瘤。

  • 名称:益气清金汤《金鉴》
  • 别名:益气左金汤(《外科证治全书》卷二)
  • 出处:《金鉴》卷六十六
  • 功用:清热疏风,润肺益气
  • 主治:喉瘤
  • 趣味记忆:益气清金芩栀竹,薄牛苏叶冬贝助,桔梗陈苓人参草,清热疏风润肺枯。喉痒咽红肿痒痛,下燥音哑脉数赋

歌訣

益氣清金芩梔竹,薄牛蘇葉冬貝助,桔梗陳苓人參草,清熱疏風潤肺枯。喉癢咽紅腫癢痛,下燥音啞脈數賦。

組成

苦桔梗三錢(36g),黃芩二錢(24g),浙貝母(去心,研)、麥冬(去心)、牛蒡子(炒研)各一錢五分(18g),人參、白茯苓、陳皮、生梔子(研)、薄荷、甘草(生)各一錢(12g),紫蘇五分(6g)。

用法用量

古代用法:加竹葉三十片,水三鍾,煎一鍾,食遠服,滓再煎服。現代用法:水煎,取汁內服。

功用

清熱疏風,潤肺益氣。

主治

喉瘤。

方義

本方所治喉痺,是由風熱上壅,燻蒸咽喉,灼傷氣陰所致。治宜清熱疏風,潤肺益氣,方巾黃芩、山梔、竹葉清洩肺熱,以治上炎之火,為君藥。薄荷、牛蒡子、蘇葉疏散上焦風熱,麥冬、浙貝母、桔梗潤肺化痰,為臣藥。佐以陳皮理氣化痰,茯苓滲溼消痰。人參、甘草補肺氣。諸藥合用,具有清熱洩火,疏散風熱,潤肺化痰,補益肺氣之功。

加減化裁

陰虛重者,加牛地、玄參、沙參;火熱甚者,加黃連、銀花、連翹。

重要文獻摘要

《醫宗金鑑》:“益氣清金湯,苦桔梗三錢,黃芩二錢,浙貝母(去心,研)、麥冬(去心)、牛蒡子(炒研)各一錢五分,人參、白茯苓、陳皮、生梔子(研)、薄荷、甘草(生)各一錢,紫蘇五分。加竹葉三十片,水三鍾,煎一鍾,食遠服,滓再煎服。”《新訂奇驗喉證明辨》:“喉瘤,脈微數無力,虛證也。由肝肺二經鬱熱,更兼性躁多言,損氣而成。形如圓眼,紅絲相裹,或單或雙,生於喉旁,不犯不痛。或因醇酒炙博,或因怒氣喊叫,犯之則痛。最忌多言耗神,戒用針刀。宜服加味逍遙散、益氣清金湯,點消瘤碧玉散,並用夏枯草、鬱金煎水代茶飲,日久自然消退。”《重樓玉鑰續編》:“一喉瘤與雙蛾相似,蛾形圓,生於咽門之左右;而喉瘤形稍長,如肉豆蔻樣,生於關內之兩傍。其色淡而有紅絲相裹,初起疼痛不發熱者,多由肺腎陰虛,熱鬱於肺,因多語損氣,或怒中高喊,或誦讀太急,或多飲燒醇,及恣食炙博之味,或七情抑鬱,或酒後當風喊叫,患因各別,而證偏屬虛,切不可妄施表散,更勿用刀傷破,治法初發熱者,可微疏解之,繼用益氣清金湯,除黃芩、山梔、竹葉,加生地;若質虛無熱者,照前方減法,加大熟地一錢;其岡憂鬱而致者,或用歸脾加山梔、丹皮,或用六味加麥冬、貝母。吹藥則用消瘤碧玉散,或青雪丹。”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