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國曆代對房中術的研究

古代房中術,說白了就是男女房事的研究,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下中國曆代對房中術有哪些研究,一起來看看吧。

所謂房中術,是指男女房中交合的方法與技巧。在這一方面,幾千年來,中國古代的房中家們留下了豐厚的文存。初民從愚昧走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從認識自身到認識萬物,漸漸地點亮了智慧人生,經過了數以千年、萬年的探究、創造、發展,終於進入了今天科技文化高度輝煌燦爛的大時代。人類在認識自身方面,經歷了生殖器崇拜、生殖崇拜、性交崇拜的漫長的歷史時期,由此產生了人類的性文化。而中國古代的賢哲們則由此產生了房中術,即由此產生了房事養生文化,逐步豐富完善了人體生命科學。精、氣、神是構成人體生命的三大元素,而精是構成人體生命的基本物質。《易》曰:“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在房事養生的人體生命學中,養精寶精是至關重要的。而首先提出這一觀點的是春秋時期傑出的思想家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諡老聃。著有《老子》一書,又名《道德經》。他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中國養生學的祖師。戰國至秦漢時期的黃老學派、東漢以後產生的道教,都是尊老子為教祖,奉《老子》為教經,遂形成了源遠流長的道流學派。道流學派是以修煉內丹、外丹、房中術等為基本任務的思想學術流派,中國古代的房中術主要就是他們代代相繼研究出的成果。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形成的醫學理論著作《黃帝內經》其思想理論基礎亦是源於《老子》。中國古代醫學、養生學、房中學的專業隊伍應該都是從這一流派中產生出來的。

《老子》書中有不少房事養生的論述,其基本觀點可見於《老子·六章》中的論述:“谷伸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依據三國·魏·王弼注:谷,喻人體內之深處,此用作動詞,謂深藏之義。神,指元神,即構成人體生命之基礎物質——元精。玄牝:男女生殖器。天地根:男女交合時陰陽之精氣會合之處。譯成今語:人能夠深藏元精,那就不會死亡。這個深藏元精的地方是男女的生殖器。生殖器的道口這就是男女陰陽之精氣的交合之處。男女交合時,生殖器道口的精氣往來不絕,綿綿若存,但使用它不能把它耗盡。老子這裡強調的是就是要深藏元精,要愛精惜氣。《老子》書中這樣的論述尚有好多處,茲不贅引了。老子的這一觀點是指導後世房事養生學研究的綱領,後世房中家雖有千門百派,千方萬術,但都沒有違背這個總綱。

下面概述一下中國曆代房中術研究的情況。

1 春秋戰國時期

跟老子同時的有關尹喜,著有《文始真經》九卷,劉向《別錄》稱之為《關令子》,《漢書·藝文志》稱之為《關尹子》。關尹喜曾為關令,老子西行過函谷關,關尹喜請他作《道德經》五千言而去。隨後作《文始真經》闡揚老子之道,並倡陰陽栽接論和龍虎金丹論,為後世房中養生家陰陽雙修之理論根源,故道教文始派尊之為始祖,奉《文始真經》為教經。劉向、葛洪對《文始真經》皆有高度評價。

戰國中期,有人在手杖的把頭上套了一個玉製的裝飾品,玉為青色,有灰黑色暈斑,為十二面稜柱體,高5.2釐米,長3.4釐米,未穿頂,頂部為圓形平面,稜之一面下部有一孔與內腹相通,稜面刨光,每面自上而下陰刻篆文三字,有重文符號九,合計四十五字,首二字為“行氣”,故今定名為《玉飾杖把行氣銘》:“行氣:吞則搐,搐則伸。伸則下,下則定。定則固,固則明。明則長,長則復。復則天。天其本在上,地其本在下。逆則死”。

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專論房中術的歷史遺物,是一篇極有價值的房事交合術的韻文。玉石是遠古男根的崇拜物,玉器柱狀,是男根的象徵。文中講了房事動作、交合快感、男女的體位及弱入強出、固精不洩的方法。是一篇極有價值的房事氣功的手頭銘。

把它譯成今語:男女交合之時,男子先深吸一口氣,隨即將玉莖抽出,抽出以後就又立即伸進,如此一抽一送,反反覆覆。玉莖伸進,就將所吞之氣下沉,用意念送至伸進之玉莖上;所吞之氣下送至玉莖就默唸不移,意守丹田;意守丹田之後就固守精關,抱持不洩;男子固守精關之後,就會神光出眥,眼中出現一種奇異的光明。男子眼中出現奇異的光明之後,就行胎息功,氣息微微悠悠,綿長不絕。男子行胎息功後就將綿長不絕的胎息之氣反覆運至全身,週而復始。男子行胎息功後就能煉精化氣,遂將此真氣運至頭腦泥丸宮而還精補腦了。

以上這種房事交合過程中方法和規律如同天總是在上,地總是在下一樣,是不可更易的。

2 秦漢之際

秦漢之際是指戰國末期至西漢立國之前這段時期。此時期道家學派發展成為黃老學派,即道學家們假託黃帝立言,對老子學說加以改造和發展,並綜合先秦各家學說的重要內容而形成的一種新道學的理論體系。這一學派頗重醫藥、養生和人體生命學的研究,於房中學的研究尤有建樹,其主要著作有《馬王堆房中醫書》、《黃帝內經》、《黃帝外經》等。這一時期中國房中學的研究有以下特點:(1)房中學的研究已經成為中國養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黃老學派的不斷努力,中國醫藥學已有高度發展,《黃帝內經》的問世標誌著中醫理論的基本形成,對於房事中的七損八益問題已有專門論述,1973年出土的15種醫書中有五種房中醫書,即《十問》、《合陰陽》、《天下至道談》、《養生方》、《雜療方》,其中涉及到藥補、食補、治療陽痿、女陰冷等症。(2)房中術的內容更加豐富,有性前戲、性交中有十動、十修、十勢、八動,且有仿生學的運用。(3)麥齒、琴絃等名詞的出現,說明已有解剖學知識;四至、無徵、五欲等問題的提出已涉及性生理、性心理等方面的知識。

3 兩漢時期

西漢劉向《列女傳》中提及《素女經》五卷,但《漢志》不載,至六朝時復見於葛洪《抱朴子·遐覽》,不過已非西漢劉向所撰原書,因其中雜出了《玄女經》、《玉房秘訣》、《玉房指要》,顯然原書已經失傳,後人將這幾本書的殘卷匯合在一起,冠以《素女經》之名。

《素女經》是房中術專著,可看做中國古代房中術發展到成熟時期的代表作,故對後世影響甚大。從性前戲到四至、五徵、五欲、九氣、九法、十動,以至七損八益、房中節度、養生除疾等一系列問題,此書對後世影響極大,中外學子無有不知《素女經》者。

東漢時房中學著作甚多,《漢書·藝文志》錄有房中著作八家,只是都蕩然無存了,唯從《馬王堆房中醫書》中可約略知其內容。東漢末年張道陵創天師道,行男女雙修之功,雖為房中術增加了新的內容,但有人斥之為穢汙不堪。

4 魏晉六朝時期

東漢以後佛教傳入中國,在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國策下而轉入地下的黃老學派,此時祭起老子的旗號,以《老子》為教經,成立了中國自己的宗教——道教。

道教的興起,使中國房中學的研究走向了全面發展的輝煌時期,《素女經》(並《玄女經》)、《玉房秘訣》附《玉房指要》這些房中著作在社會上廣泛流行,著名道教醫學家葛洪、陶弘景等都有專門的論述,葛洪《抱朴子》有《至理》、《微旨》、《極言》、《釋滯》等篇是專論房中的,他還撰有《玉房秘術》一卷。陶弘景有《養性延命錄》、《御女損益篇》等房中學專著。這些著作的中心任務是研究愛精惜液,以求延年益壽。而《黃庭經》的問世,又為後世丹經學派企求長生久視之道開啟了先河。

5 隋唐五代時期

隋唐時期房中學著作廣為開放和流傳,《隋志》、新舊《唐志》都載有不少房中學著作,但新作不多,孫思邈《千金方》卷二十七有《房中補益篇》,另外還有《洞玄子》一書,也都是先前這類著作的總結。

洞玄子,姓名裡貫不詳,其自言曰:“至於玄女之法,傳之萬古,都具陳其梗概,仍未盡其機微。餘每覽其條,思補其闕,綜習舊儀,纂此新經。”故可知此書是綜合古代房中著作,補闕闡微的,其內容出入於《隋志》、《唐志》所載《素女經》、《玉房秘訣》之間,語言多似六朝人綺語,則可知為唐人之作。書中運用陰陽五行之理,論述房中養生之道,詳擬仿生動作,曲盡房中氣功導引之事,旨在保壽康寧,養性延齡,這方面的內容勝過了古代其他房中書。

五代末,著名道士、哲學家陳摶老祖(?-989年)在華山山洞裡留下一部《陳希夷房術玄機中萃》,直到明代才被坎宮道人任東明從守洞道士手中抄得,更名為《房術奇書》。這是一部專供貴族士大夫淫樂女色並企求延年益壽的房中術專著。全書共分八節:(1)築基:指修煉閉精不洩的功夫,能與女子長久性交。(2)鑄劍:指修煉使玉莖堅挺的功夫。(3)調神:指選用十六七歲之美貌健康之少女,取以人補人、以氣補氣之法,以調神接命。(4)聚財:指購買五金八石之藥、傢俱擺設、購買年輕貌美之女子、柴米美食、建造修練丹室及香帛等物所需的資財。(5)結女:指結識的女子要志同道合,情意相投。(6)擇地:指選擇有甘泉美陵的環境建造雙修的丹室。(7)擇鼎:指選擇眉目清秀、唇紅齒白、身全體健情投意合之處女。(8)其他:收錄了五十五首採戰春方。

此書堪為貴族上流社會的荒淫腐敗提供了妙方。

6 宋元時期

宋元時期的房中學以丹道學派為主流,修煉閉精不洩,還精補腦,採陰補陽,陰陽互補的長生久視之道。其主要著作有李簡易的《玉溪子丹房語錄》、張伯端的《悟真篇》,元代陳子虛、薛道光、陸也子所作《紫陽真人悟真篇三注》,以及宋代紫團道人編撰的《紫團丹經》等。

7 明清時期

道教丹鼎學派到明代有張三丰的《無根樹詞》、《三豐丹訣》、孫汝忠的《金丹真傳》等,提倡陰陽雙修,閉精不洩,返精還腦。流傳在民間的房中術著作有朱全的《房中煉己捷要》、洪基《攝生總要·房術奇書》、鄧希賢《既濟真經》、《修真演義》、浣香主人的《紫閨秘書》及集輯前人著作而成的《素女妙論》等。

總之,中國古代房中著作內容豐富,博大精深,其所創房中術是人類文化的瑰寶,是人類生命科學的珍品,它以養生保健、延年益壽、提高人體生命質量為宗旨,是中國古代道家、黃老、道教思想家幾千年來代不乏人、相沿不斷地研究出來的人類性科學的重要成果。它非常專業,為古代醫家和儒家等所不及,但其歷來在長期的中國社會中蒙偽諱、遭禁錮。今天,我們應當揭去封建禮教所施加的虛偽的面紗,摘除封建禮教給戴的有色眼鏡,不再被其強加的誨淫、汙穢的詬毀所矇蔽,認真研究、發掘這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為人類的生命健康事業服務。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