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俞穴 - 針灸穴位

胃俞,经穴名。出自《脉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脊柱区,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肋下动、静脉后支,布有第12胸神经和第1腰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12胸神经和第1腰神经后支的肌支。主治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多食善饥、身体消瘦。斜刺0.5-0.8寸。

名詞釋義

胃,指胃腑。本穴為胃氣轉輸之處,是治胃疾之重要腧穴,故名。

功能作用

溫中降逆,和胃止嘔。

定位

位於脊柱區,第12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寸。

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長肌和髂肋肌之間。有肋下動、靜脈後支。布有第12胸神經和第1腰神經後支的皮支,深層為第12胸神經和第1腰神經後支的肌支。

詳細主治

1、胃脘痛、嘔吐、腹脹、腸鳴等胃腸病證。2、多食善飢,身體消瘦。

詳細操作

俯伏或俯臥,於第十二胸椎棘突下間,正中線旁開1.5寸處取穴。斜刺0.5-0.8寸,針刺不要過深,以免傷及肝腎。艾柱灸3-7壯,或艾條灸15-20分鐘。

臨床運用

1、現代常用於治療胃潰瘍、胃炎、胃癌、胃擴張、胃下垂、胃痙攣、肝炎、胰腺炎、腸炎、痢疾、黃疸、喘息、小兒夜盲、糖尿病、食慾不振、失眠、脊背痛。2、現代研究,胃俞穴對胃腸蠕動有較好的調整作用,當胃蠕動減弱時,針刺胃俞可使蠕動增強。對胃潰瘍癒合也較非穴位組有顯著差異,促進潰瘍的癒合。胃俞穴對心肌缺血的治療也有較好療效。針刺胃俞對內臟的鎮痛作用較好。

配伍

1、配中脘穴、脾俞穴、天樞穴、足三里穴、氣海穴治胃中寒。2、配中脘穴、內關穴、氣海穴、間使穴、三陰交穴、膻中穴治嘔吐清水。3、配內關穴、膈俞穴、商丘穴治胃脘痛。4、配下脘穴、足三里穴、膈俞穴、中脘穴、脾俞穴治返胃。5、配中封穴、然谷穴、內庭穴、厲兌穴、隱白穴等治不思飲食。6、配水分穴、天樞穴、神闕穴治洩瀉。7、配脾俞穴、天樞穴、神闕穴治痢疾。8、配上脘穴、天樞穴、關門穴、足上廉穴治腹痛。9、配中脘穴、肝俞穴、脾俞穴治腹脹。10、配腎俞穴、神闕穴、水分穴、水溝穴、足三里穴等治水腫。

相關論述

1、《針灸甲乙經》:“胃中寒脹,食多身體羸瘦,腹中滿而鳴。”2、《針灸大成》:“主霍亂,胃寒,腹脹而鳴,翻胃嘔吐,不嗜食,多食羸瘦,目不明,腹痛,胸脅支滿。”3、《類經圖翼》:“小兒羸瘦食少。”4、《醫經理解》:“俞者言其氣之所輸也,……。胃俞,在第十二椎下。”5、《孔穴命名的淺說》:“胃俞。有主胃病之義。”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