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的中醫辨證治療方法

胃下垂的治療一般採用西醫,多是因為西醫治療的便捷等特點。看多了胃下垂的西醫治療我們也來看一下胃下垂的中醫辨證治療。中醫者,國之瑰寶。中醫對於胃下垂的辨證治療一般有如下6種方法。

1、疏肝和胃。該法多用於木鬱土壅,納腐不力,胃下垂伴食後為甚,胃脘脹滿連脅,噯氣頻作,得矢氣稍適,或噁心欲嘔,口苦泛酸,大便不暢,諸症每因情志因素而加重,舌質淡,苔薄白,脈弦細。

2、化痰解鬱。該法多用於脾胃氣虛,水溼不運,聚而為痰,或溼邪久羈,更傷脾胃。症見胃下垂,伴脘悶脅脹,肢體倦怠,不思飲食,嘔惡噯氣,或喉中有物梗塞,大便稀溏或不爽,舌苔白膩,脈弦滑。

3、清肝解鬱。該法多用於氣鬱化火、熱結胃腑,或久病耗陰,或過用辛燥,胃失潤降。症見胃下垂,伴脘脹脅痛,胃脘嘈雜,或胃部灼痛,痛無定日時,噯苦泛酸,咽乾口燥,大便秘結,舌紅苔黃或少津,脈弦細或細數。

4、利膽消食。該法多用於因飲食不節或失宜,多納腐熟之功失常者。“膽木賴胃土之降”,胃失和降則膽失疏洩,氣機斡旋受阻,不能升清降濁,清濁相干。症見胃下垂伴脘悶脹痛,不思飲食,稍進食則飽脹不適,噯氣頻作,或噯腐吐酸,大便不爽,舌苔厚膩,脈滑或沉細。

5、調肝化瘀。該法多用於慢性病伴胃下垂,或胃下垂病程長者。此時胃絡失養,氣血執行不暢,鬱而產生氣滯,久病入血而為血瘀,致清濁相干,通降失和,清陽下陷,升舉無能,常伴見脘脹連脅,上腹痛有定處,拒按欲嘔,面色蒼黃,身體消瘦,體倦乏力,頭暈心悸,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膩,脈細沉或澀。

胃下垂在日常中的護理也是很重要的,人們要注意瞭解。出現胃下垂的時候大家都在擔心,患上胃下垂的時候要及時的進行治療,人們應該注意一些生活方式,同時注意護理要點,避免疾病惡化。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