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瘟敗毒飲 - 方劑

清瘟败毒饮,中医方剂名。出自《疫疹一得》。为清热剂。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泻火之功效。主治温疫热毒,气血两燔证。症见大热渴饮,头痛如劈,干呕狂躁,谵语神昏,视物错瞀,或发斑疹,或吐血、衄血,四肢或抽搐,舌绛唇焦,脉沉数,可沉细而数,或浮大而数。临床常具有解热,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抗炎,镇痛,镇静,抗菌,抗病毒,保肝,解毒,强心,利尿等作用。

  • 名称:清瘟败毒饮
  • 出处:《疫疹一得》
  • 分类:清热剂-气血两清
  •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 主治:温疫热毒,气血两燔证

歌訣

清瘟敗毒地連芩,丹膏梔草竹玄參;犀角翹芍知桔梗,瀉火解毒亦滋陰。

組成

生石膏大劑(180-240g),中劑(60-120g),小劑(24-36g),小生地大劑(18-30g),中劑(9-15g),小劑(6-12g),烏犀角大劑(180-240g),中劑(90-150g),小劑(60-120g),真川連大劑(12-18g),中劑(6-12g),小劑(3-4.5g),生梔子、桔梗、黃芩、知母、赤芍、玄參、連翹、竹葉、甘草、丹皮、黃連。

用法用量

1、現代用法:水煎服。2、古代用法:先煮石膏數沸,後下諸藥,犀角(水牛角代)磨汁和服。

功用

清熱解毒,涼血瀉火。

主治

溫疫熱毒,氣血兩燔證。大熱渴飲,頭痛如劈,乾嘔狂躁,譫語神昏,視物錯瞀,或發斑疹,或吐血、衄血,四肢或抽搐,舌絳唇焦,脈沉數,可沉細而數,或浮大而數。

方義

方中重用石膏配知母、甘草,取法白虎湯,意在清氣分之熱而保津;黃連、黃芩、梔子共用,仿黃連解毒湯之意,以通瀉三焦火熱;犀角(現用水牛角代)、生地黃、赤芍、丹皮相配,即犀角地黃湯,是為清熱解毒、涼血散瘀而設。再配連翹、竹葉以助清氣分之熱;玄參以助清熱涼血;火性炎上,桔梗則可“載藥上行”。諸藥合用,共奏氣血兩清、清瘟敗毒之功。

配伍特點

本方乃合白虎湯、犀角地黃湯、黃連解毒湯三方之法而成,但以白虎湯大劑甘寒清氣分熱為主,輔以瀉火解毒、涼血救陰法。《疫疹一得》雲:“此皆大寒解毒之劑,故重用石膏,先平甚者,而諸經之火,自無不安矣。”

運用

本方用於溫疫熱毒,氣血兩燔證。臨床應用以大熱渴飲,譫語神昏或發斑疹,或吐血、衄血,四肢或抽搐,舌絳唇焦,脈沉數為辨證要點。

加減化裁

若斑一出,加大青葉,並少佐升麻(1.2-1.5g),大便不通,加生大黃;大渴不已,加石膏、天花粉;胸膈遏鬱,加川連、枳殼、桔梗、瓜蔞霜。

重要文獻摘要

1、《疫疹一得》:此十二經洩火之藥也。斑疹雖出於胃,亦諸經之火有以助之。重用石膏直入胃經,使其敷布於十二經,退其淫熱;佐以黃連、犀角、黃芩洩心肺火於上焦,丹皮、梔子、赤芍洩肝經之火,連翹、玄參解散浮游之火,生地、知母抑陽扶陰,洩其亢甚之火,而救欲絕之水,桔梗、竹葉載藥上行,使以甘草和胃也。此皆大寒解毒之劑,故重用石膏,先平甚者,而諸經之火自無不安矣。2、《歷代名醫良方註釋》:本方為大寒解毒之劑。方中綜合白虎、犀角地黃、黃連解毒3方加減,合為1方。白虎湯清陽明經大熱,犀角地黃湯清營涼血,黃連解毒湯瀉火解毒,加竹葉清心除煩,桔梗、連翹載藥上行。共奏清熱解毒,涼血救陰之功。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