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能治癒

我國慢性乙肝和丙肝感染者佔全球1/4,肝癌病例佔全球一半,慢性肝炎給民眾帶來了巨大負擔。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國家衛計委確定今年的活動主題為抗擊肝炎,預防先行,旨在號召公眾立刻行動起來,預防肝炎病毒感染和由肝炎造成的死亡。

雖然公眾對乙肝並不陌生,但很多人對慢肝治療普遍存在認知不足。乙肝患者應立刻行動起來,爭取實現臨床治癒。

乙肝患者能否達到治癒。

許多人抱有乙肝病毒難以清除只能控制的認知,但其實乙肝是有望實現臨床治癒的。專家表示,乙肝治療策略中,是有治療目標和治療終點的,其中有3個終點即治療結束點。

一是可接受的治療終點。處於該階段的患者其乙肝病毒已降到檢測不到的程度,但卻不能停藥,否則極易復發。

二是滿意治療終點。即停藥後e抗原血清學轉換實現持久的病毒學應答。此階段患者可以在經抗病毒治療後大三陽轉為小三陽。因此一旦實現該終點,就意味著患者可以在停藥後,保持持久的療效。

三是理想治療終點。即停藥後持久的表面抗原清除,伴或不伴表面抗原血清學轉換,就是臨床治癒。

因此說,慢乙肝患者透過規範治療,是有望實現停藥不復發的,甚至臨床治癒,摘掉乙肝這頂沉重的帽子。

乙肝治療是否要長期用藥。

目前,治療慢乙肝病毒的藥物包括,核苷類藥物和干擾素類藥物兩大類。它們都可以抑制患者的乙肝病毒,達到實現檢測不到乙肝病毒即基本治療終點,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這兩類藥物的作用機制不同,在實現滿意和理想治療終點上存在差異。

專家解釋說,由於核苷類藥物作用靶點單一,只能抑制病毒,因此獲得e抗原血清學轉換率較低,即便透過核苷類藥物獲得e抗原血清學轉換,但停藥1年後複發率高達50%以上,很難實現持久的e抗原血清學轉換。所以接受核苷類藥物治療要做好長期的治療準備。而長效干擾素不僅可以抑制病毒複製,更能提高機體免疫,使患者獲得較高和持久的e抗原血清學轉換,從而實現停藥後持久應答。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