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毒清表湯《痘疹活幼至寶》 - 方劑

化毒清表汤,中医方剂名。出自《痘疹活幼至宝》卷终。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痧已见形一二日者。

  • 名称:化毒清表汤《痘疹活幼至宝》
  • 别名:化毒清表汤(《麻科活人书》)
  • 出处:《痘疹活幼至宝》卷终
  • 功用:清热解毒
  • 主治:痧已见形一二日者

歌訣

疹已出透身壯熱,化毒清表為妙訣。葛薄地骨蒡翹防,芩連元知通甘桔。

組成

牛蒡子(制)、連翹、天花粉、地骨皮、黃連、黃芩、山梔(炒)、知母、幹葛、元參各八分,桔梗、前胡、木通各六分,甘草、薄荷、防風各三分。

功用

主治

痧已見形一二日者。

方義

方中葛根、升麻清熱解毒透疹,知母、金銀花、連翹、板藍根清熱解毒,桑葉、牛蒡子、菊花、蟬蛻疏風清熱解表透疹,秸梗宣肺止咳,玄參、生地、紫草、牡丹皮、赤芍清熱涼血。合用有清熱解毒,疏風透疹之功能。

加減化裁

口渴,加麥冬(去心)一錢,石膏(煨,研)二錢;大便澀,加酒炒大黃一錢二分;如潮熱輕者,去淡竹葉、梔子,黃連、薄荷,潮熱重,加生地黃、池骨皮、赤茯苓、枳殼、黃連,黃芩生用;熱甚不減,去防風、薄荷,加生地、貝母;面板色紫,加紫草、紅花,面板色赤,加丹皮、當歸尾,挾紅紫斑,加紫草、牡丹皮;譫語,加生地、木通;無汗,加蔥白;口渴,加麥冬、煅石膏;不渴,去知母、天花粉,氣促,去天花粉,淡竹葉、薄荷,加蘇子、萊菔子,大便秘結,加火麻仁、枳殼,小便赤澀,加木通,澤瀉;咽痛,加射干、山豆根、麥冬,呃逆,加竹茹、柿蒂、枇杷葉。

使用注意

此方為小兒劑量,若再加生犀角效果更佳。凡麻疹已透,身熱已退,以及氣陰虧虛者,均不宜服用。

重要文獻摘要

《醫宗金鑑》:“身熱不退麻疹已發身猶熱,毒熱壅遏便之然,出用化毒清表劑,沒後柴胡清熱煎。注:麻疹非熱不出,若既出透,其熱當減。倘仍大熱者,此毒盛壅遏也,宜用化毒清表湯治之。疹已沒落而身熱者,此餘熱留於肌表也,宜柴胡清熱飲治之。”《秦伯末實用中醫學》:“大抵初發熱時,必當發表,宣毒發表湯主之。見形即宜清涼。二日內解毒快斑湯主之。紅腫太盛甚,化毒清表湯主之,其用藥最忌酸斂溫補燥熱。古云:痧要清涼,痘要溫。清涼者,清肺熱也;溫者,溫補生漿也。”《滑壽醫學全書》:“已出紅腫大甚論:麻出連串如珠,顆粒分明,紅活光潤,方為美候。若麻出而紅腫大甚者,此毒火壅遏所致,倘不急治,必變紫黑乾枯,隱伏惡證。宜以化毒清表湯去桔梗、甘草,或清熱透肌湯去甘草,加黃連、黃芩、枳殼、木通、山豆根、葶藶以治之。”《滑壽醫學全書》:“乍熱論:乍熱有二一則熱數日熱止,過數日熱又作者;一則一日之間,有早發熱而午涼,午發熱而夜止者。此二者,皆謂之乍熱也。若未出之間見乍熱,名曰毒未得透,藥宜疏散,以宣毒發表湯去升麻、桔梗、甘草,或葛根解肌湯去赤芍、甘草,加赤茯苓主之。正出之際,甚不宜見,乍熱見之,則為逆候,此因毒出而邪熱未解,復有內攻之意,必須疏託,以化毒清表湯去天花粉、桔梗、甘草,或清熱透肌湯去甘草,加生地黃、地骨皮主之。”《兒科萃精》:“麻疹出透熱不退麻疹非熱不出,若既出透,其熱當減,倘仍大熱,則系毒盛壅遏,古法主化毒清表湯(如葛根、薄荷、地骨皮、牛蒡子、連翹、防風、黃芩、黃連、玄參、知母、木通、生甘草、桔梗,引用生薑、燈心)。”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