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風湯 - 方劑

大中风汤,中医方剂名。出自《脉症正宗》卷一。主治陈寒。

  • 名称:大中风汤
  • 出处:《脉症正宗》卷一
  • 主治:陈寒

組成

附子、黃芪、獨活、香附各一錢,肉桂六分,川羌、乾薑、川芎各八分。

用法用量

水煎服。

主治

陳寒。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錄《方氏脈症正宗》:“古人云,痞塊之由,作氣、作血、作溼痰。愚按,古人之言痞塊作氣、作血、作溼痰。後人宗之,嗟乎,使病痞者,日益大而深也!其痞塊之生也,由幼年而得者多,由中年而得者少。蓋孩童之日,氣血未充,精神未定,肌膚脆嫩,昏睡不時,不知寒冷。為父母者,失於調護,多致衣單失蓋,使寒涼之邪侵入臟腑、經絡。然當時不發者,因兒之稟受強旺,乳食調和。至三年五載,寒藏於內,氣血兩傷,臟腑寒冷,致冷氣冷痰結成巢囊,附伴於經絡之中,腸胃之旁,則成痞塊也。初病之覺其形微,按之不痛,視為尋常之患。漸至延漫,如杯如拳,面黃肌瘦,疼痛無時,食成神疲,方為療治。醫者猜疑,以為食積,曲、卜、楂、芽以消其食,大黃、芒硝以破其積。傷心哉,服之者,而痞塊更甚,形不保其常矣!唯明哲者,知為風寒之傷,冷氣冷痰而成耳。治之時,動經月餘,而病者惟求功速,多自誤也。其脈必遲而稍有力。治宜調氣血,理脾胃,攻補兼施之法。亦有發於中年者,亦由數年之前,或酒氣貪涼,夜臥失蓋,或衣單難御冬寒;或酷熱口渴多飲涼泉而致也。治亦同前,只以藥劑輕重之殊也。又有血塊者,其人或受菸酒煿炙之傷,長途炎日之燻。熱勢猖狂,血分有傷,而隨經之血離,為阻滯成瘀成塊,附於腸胃之外,筋脈之間耳。或負重遠行,用力過度,使流行之血亦阻之,為瘀為塊也。二者之形,或拱於肌膚之內,或附於臟腑之旁,按之痛甚。病則形容憔悴,精神軟弱,或五心潮熱,或肌膚壯熱,其脈數而稍有力。治宜養血清熱,消瘀之法又有溼痰者,由脾胃寒冷,磨化失職,日飲漿稀,漸常停積,成瘀成塊,雜合經絡流行,或上或下,或現或伏,而怪症異形百出。使治者無主,而用藥之無從也。可詳痰門。寒症,擬類消痞塊湯,擬類大中風湯:血塊,擬類熱瘀血湯,擬類寒瘀血湯。”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