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寄生 - 中藥材

木兰寄生,中药名。为桑寄生科钝果寄生属植物木兰寄生Taxilluslimprichtii(Grun.)H.S.Kiu的带叶茎枝。植物木兰寄生,分布于华南、西南及江西、福建、台湾、湖南等地。具有补肝肾,祛风湿,安胎之功效。主治腰膝酸痛,风湿痹痛,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功效作用

功能

補肝腎,祛風溼,安胎。

主治

腰膝痠痛,風溼痺痛,胎漏下血,胎動不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相關論述

《中國中藥資源志要》:“全株:祛風除溼,補肝強筋,安胎下乳。莖葉:用於痔瘡,全身痠痛,骨折。”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風溼痺痛,木蘭寄生15-30g,樟木寄生30g,海銅寄生15g。水煎去渣,取藥液煲豬骨吃。每日1劑,7d為1療程。(《藥用寄生》)

2、治類風溼性關節炎,木蘭寄生、杉木寄生、擦樹寄生各30g,骨碎補60g,透骨草30g,黃猄骨(或羊脛骨)60g(炮)。米酒1200ml,浸泡l5d後,早、午、晚各服1次,每次15ml。(《藥用寄生》)

3、治坐骨神經痛,木蘭寄生15-30g,老桑枝30g,骨碎補12-15g,威靈仙12g,牛膝15g,續斷12g,豨薟草12g。水煎服。每日1劑,7d為1療程。(《藥用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紮成束,晾乾或鮮用。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桑寄生科鈍果寄生屬植物木蘭寄生。

形態特徵

木蘭寄生,別名奧桑寄生《海南植物誌》。灌木,高1-1.3m。嫩枝密被黃褐色星狀毛,小枝灰褐色,無毛,具散生皮孔。葉對生或近對生,革質;葉柄長5-12mm;葉片卵狀長圓形或倒卵形,常稍偏斜,長4-12cm,寬2.5-6cm,先端圓鈍,基部楔形,常稍下延,兩面無毛;側脈4-5對。傘形花序,1-3個腋生或生於小枝已落葉腋部,具花3-6朵,總花梗長3-5mm,花序和花均被黃褐色星狀毛,稍後毛漸稀疏;花梗長約3mm;苞片卵形,長約1mm;花紅色或橙色;花托長卵球形,長1.5-2.5mm;副萼環狀;花冠花蕾時管狀,長2.7-3cm,稍彎,下半部膨脹,頂部橢圓狀,裂片4枚,披針形,長約9mm,反折;雄蕊4;花柱線狀,柱頭頭狀。漿果橢圓形,兩端鈍圓,果皮具小瘤體,被疏毛,成熟時長約7mm,直徑3-4mm,淺黃色或淡紅黃色,無毛。花期10月至翌年3月,果期6-7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華南、西南及江西、福建、臺灣、湖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40-1300m的山地闊葉林中,寄生於樂東木蘭、金葉含笑、楓香、檵木、油桐、樟樹、香葉樹、慄、錐慄、梧桐等植物上。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