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脬湯 - 方劑

补脬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具有补肾温阳,强腰固涩之功效。主治肾脏虚冷,脚筋拘急,腹痛引腰背,不可屈伸,耳聋,视物不清,坐欲倒,小便频数,面黑如炭。

  • 名称:补脬汤
  • 出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
  • 功用:补肾温阳,强腰固涩
  • 主治:肾脏虚冷,脚筋拘急,腹痛引腰背,不可屈伸,耳聋,视物不清,坐欲倒,小便频数,面黑如炭

組成

黃耆、白茯苓各一兩半(45g),杜仲(去皮,銼,薑汁淹,炒斷絲)三兩(90g),磁石(煅,淬)、五味子各三兩(90g),白朮、白石英(捶碎)各二兩半(75g)。

用法用量

古代用法:上銼散。每服四錢(12g),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空心溫服。

功用

補腎溫陽,強腰固澀。

主治

腎臟虛冷,腳筋拘急,腹痛引腰背,不可屈伸,耳聾,視物不清,坐欲倒,小便頻數,面黑如炭。

方義

腎陽虛衰,腰腹肢體失於溫養,以致腳攣急,腹痛引腰背,不可屈伸;清陽不充,故致耳聾、視物不清,坐欲倒;下元不固,則小便頻數;陽虛濁陰上泛,則面黑如炭。治當溫補腎陽,強腰固澀。方中杜仲、五味子補腎強腰,兼以固澀;白石英、磁石質重性降,溫腎安神,交通心腎,善治腎虛耳聾目昏;黃芪、白朮、茯苓,補氣健脾,升發清陽。諸藥配伍,補澀並施。升降並用,使腎陽充、清陽升、下元固,則諸症除。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