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菊飲 - 方劑

桑菊饮,中医方剂名。出自《温病条辨》。为解表剂。具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功效。主治风温初起,表热轻证。症见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苔薄白,脉浮数。临床上用于治疗感冒、急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结膜炎、角膜炎等属风热犯肺或肝经风热者。

  • 名称:桑菊饮
  • 出处:《温病条辨》
  • 分类:解表剂-辛凉解表
  •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 主治:风温初起、表热轻证

歌訣

桑菊飲中桔梗翹,杏仁甘草薄荷繞;蘆根為引輕清劑,熱盛陽明入母膏。

組成

桑葉二錢五分(7.5g),菊花一錢(3g),杏仁二錢(6g),連翹一錢五分(5g),薄荷八分(2.5g),苦桔梗二錢(6g),甘草八分(2.5g),葦根二錢(6g)。

用法用量

1、現代用法:水煎溫服。2、古代用法: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

功用

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主治

風溫初起,表熱輕證。證見但咳,身熱不甚,口微渴,苔薄白,脈浮數。

方義

本證由風溫之邪外傷皮毛,上犯於肺,導致肺氣不宣所致,治療以疏風清熱,宣肺止咳為主。方中桑葉、菊花甘涼輕清,疏散上焦風熱,且桑葉善走肺絡、清瀉肺熱為主藥。輔以薄荷助桑、菊疏散上焦之風熱;杏仁、桔梗以宣肺止咳;連翹苦寒清熱解毒,蘆根甘寒清熱生津止渴,共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且有疏風清熱、宣肺止咳作用,為使藥。

配伍特點

1、以輕清宣散之品,疏散風熱以清頭目。2、以苦辛宣降之品,理氣肅肺以止咳嗽。

運用

1、本方是主治風熱犯肺之咳嗽證的常用方劑。臨床應用以咳嗽,發熱不甚,微渴,脈浮數為辨證要點。2、本方常用於感冒、急性支氣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結膜炎、角膜炎等屑風熱犯肺或肝經風熱者。

加減化裁

二三日不解,氣粗似喘,燥在氣分者,加石膏、知母以清解氣分之熱;舌絳,暮熱甚燥,邪初入營,加元參,犀角以清營分熱;在血分者,去薄荷、葦根,加細生地、玉竹、丹皮各6克;肺熱甚,加黃芩,渴甚者,加天花粉以生津止咳;咽喉紅腫疼痛者,加玄參、板藍根清熱利咽;咳嗽咳血者,加白茅根、茜草根涼血止血。

使用注意

本方為“辛涼輕劑”,故肺熱甚者,當予加味後運用,否則病重藥輕,藥不勝病;若系風寒咳嗽,不宜使用。由於方中藥物均系輕清之品,故不宜久煎。

重要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溫病條辨》卷1:“太陰風溫,但咳,身不甚熱,微渴者,辛涼輕劑桑菊飲主之。”2、方論選錄吳瑭《溫病條辨》卷1:“此辛甘化風、辛涼微苦之方也。蓋肺為清虛之髒,微苦則降,辛涼則平,立此方所以避辛溫也。今世僉用杏蘇散通治四時咳嗽,不知杏蘇散辛溫,只宜風寒,不宜風溫,且有不分表裡之弊。此方獨取桑葉、菊花者,桑得箕星之精,箕好風,風氣通於肝,故桑葉善平肝風;春乃肝令而主風,木旺金衰之候,故抑其有餘。桑葉芳香有細毛,橫紋最多,故亦走肺絡而宣肺氣;菊花晚成,芳香味甘,能補金、水二髒,故用之以補其不足。風溫咳嗽,雖系小病,常見誤用辛溫重劑,銷鑠肺液,致久嗽成勞者,不一而足。聖人不忽於細,必謹於微,醫者於此等處,尤當加意也。”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