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穴 - 天臼、天伯、天目、天白、天日、天歸、天舊 - 針灸穴位
通天,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天臼、天伯、天目、天白、天日、天归、天旧。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有帽状腱膜,有颞浅动、静脉和枕动、静脉的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的分支。主治头痛、眩晕、鼻塞、鼻衄、鼻渊、癫痫。平刺0.3-0.5寸。
名詞釋義
通,指通達。天,指高出位。脈氣由本穴直通頭頂,故名通天。
功能作用
宣通鼻竅,祛風清熱,蘇闕醒神。
定位
位於頭部,前髮際正中直上4寸,旁開1.5寸。
解剖
有帽狀腱膜。有顳淺動、靜脈和枕動、靜脈的吻合網。布有枕大神經的分支。
詳細主治
1、頭痛、眩暈。2、鼻塞、鼻衄、鼻淵等鼻病。3、癲癇。
詳細操作
正坐仰靠,先取曲差,於其後4寸處取穴。或先取百會,在百會穴旁開1.5寸,在向前1寸定穴。平刺0.3-0.5寸。艾炷炙3-5壯,或艾條炙5-10分鐘。
臨床運用
1、現代常用於治療鼻炎、衄血、頭痛、三叉神經痛、慢性氣管炎、口肌痙攣、癲癇。2、現代研究,針刺通天學可使部分癲癇大發作的病人的腦電波趨於規則化。
配伍
1、配風池穴、上星穴、迎香穴治鼻淵。2、配滷會穴治鼻痔息肉。3、配上星穴、百會穴治前頂痛。4、配啞門穴、跗陽穴治頭重。5、配消濼穴、本神穴、強間穴治項如拔、不可左右顧。6、配承光穴治口喎、鼻多清涕。7、配絡卻穴治暫起僵仆。
相關論述
1、《針灸甲乙經》:“頭項痛重,暫起僵仆,喘息不得通,通天主之。”2、《採艾編》:“通天,上為腦,下為鼻,言氣之通於巔也。”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