蒴蓮 - 中藥材
蒴莲,中药名。为西番莲科植物蒴莲AdeniachevalieriGagnen.的根。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具有祛风通络,益气升提之功效。用于胃脘痛,风湿痹痛,子宫脱垂。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通絡,益氣升提。
主治
用於胃脘痛,風溼痺痛,子宮脫垂。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滋補強壯,祛風溼,通經絡,健脾胃,補肝腎。”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冬季挖取根部,洗去泥土,曬乾。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西番蓮科植物蒴蓮。
形態特徵
蒴蓮又名:豬籠藤、雙眼靈。草質藤本;莖圓柱形,具條紋,變無毛。葉紙質,寬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7-15釐米,寬8-12釐米,先端短漸尖,基部圓形或短楔形、全緣,間有3裂,干時,兩面蒼黃色,光亮,無毛;葉脈羽狀,側脈4-5對,小脈橫出,明顯可見,葉為3裂者,中間裂片卵形,側裂片較窄;葉柄長4-7釐米,無毛,頂端與葉基之間具2個盤狀腺體。聚傘花序有1-2朵花;花梗長達6釐米;苞片鱗片狀,細小。花單性者,雄花:花梗長8-10毫米;花萼管狀,長9-12毫米,頂端5裂,裂片小,寬三角形,長0.5毫米;花瓣5枚,披針形,長0.6毫米,具3條脈紋,生於萼管的基部,具5個附屬物;雄蕊5,花絲極短,花葯頂端漸尖;子房退化,無胚珠,具短柄。雌花:較雄花為大,萼管長8-9毫米,裂片三角形,長與寬約1-1.5毫米;花瓣5枚,披針形或橢圓形,長約5毫米,生於萼管的下部,等高或稍高於萼齒,萼管基部具5枚膜質附屬物,長圓形;退化雄蕊5,長1毫米,基部合生;子房橢圓球形,具柄,有3個粗壯柱頭。蒴果紡錘形,長8-12釐米,老熟紅色,有光澤,3瓣室背開裂,外果皮革質;種子多數,近圓形,扁平,直徑近1釐米,草黃色,種皮具網狀小窩點。花期1-7月,果期8-10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臺灣、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生長環境
常生於低海拔疏林下、林緣或灌叢中。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