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蓀 - 中藥材

竹荪,中药名。为鬼笔科竹荪属真菌竹荪Dictyophoraindusiata(Vent.exPers.)Fisch.、短裙竹荪D.duplicata(Bosch)Fisch的子实体。竹荪分布于华南、西南及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台湾等地;短裙竹荪分布于西南及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具有补气养阴,润肺止咳,清热利湿之功效。用于肺虚热咳,喉炎,痢疾,白带,高血压病,高血脂症。也用于抗肿瘤的辅助治疗,一般作营养食品。

功效作用

功能

補氣養陰,潤肺止咳,清熱利溼。

主治

用於肺虛熱咳,喉炎,痢疾,白帶,高血壓病,高血脂症。也用於抗腫瘤的輔助治療,一般作營養食品。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

藥理作用

1、抗癌作用。

2、促進有絲分裂作用。具有明顯的有絲分裂和集落刺激因子的誘導功能。

3、對血脂的影響。

4、抗脂質過氧化。竹蓀多糖能夠抑制人紅細胞膜的脂質過氧化。

相關論述

《菌譜》:“生竹根,味極甘,當與筍通譜,而菌為北阮矣。”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藥膳食療:

濃湯竹蓀扒金菇:

功效:對高血壓病、高血脂、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食療作用。

原材料:濃湯150ml,竹蓀10條,金針菇150g。菜心50g。鹽3g,味精5g,糖2g,雞精5g,花生油5ml,生粉5g。

做法:將竹蓀用水浸軟,金針菇、菜心用清水洗淨備用。金針菇、菜心焯水後,將菜心擺放碟底,金針菇擺在菜心上,然後鋪上竹蓀。將鍋上火倒入濃湯加入鹽3g,味精5g,糖2g,雞精5g,花生油5ml,煮沸,用生粉勾芡淋入碟中即可食用。

用法:佐餐食用。

相關配伍

治高血壓:竹蓀15g,將其按照製劑規範製成沖劑。每日10g,每日3次,沖服。7天為1個療程。(《高血壓良方妙法》)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叢接種到出現子實體,需1年時間才能收穫。當竹蓀開傘,待菌裙下延伸至菌托,孢子膠質將開始自溶時(子實體已成熟),即可採收。用手指握住菌托,將子實體輕輕扭動拔起,小心地放進籃子,切勿損壞菌裙,影響質量。竹蓀子實體採得後,隨即除去菌蓋和菌托,不適黑褐色的孢子膠汁汙染柄、裙。然後將子實體插到曬架的竹籤上進行日曬或烘烤。

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

儲存方法

儲存方法

置乾燥處。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1、竹蓀:子實體壓扁長條形,海綿狀,長10-20m,表面白色至黃白色。菌蓋鐘形,白色,有明顯多角形網格,頂端平,具穿孔。菌裙從菌蓋下垂達10m以上,黃白色具多角形網眼,網眼直徑0.5-1m。菌柄壓扁圓柱狀,基部直徑2-3m,向上漸細,白色。菌托白色。體輕,質泡松,柔韌不易折斷,斷面中空,壁海綿狀。氣香,味淡。

2、短裙竹蓀:子實體長條形,表面白色至黃白色。菌蓋鐘形,白色,頂端平,有穿孔。有明顯的網眼。菌裙傘狀,長3-5cm,黃白色,網眼圓形,直徑1-4mm。菌柄白色,中部較粗,直徑約3cm,向兩端漸細。菌托灰色。體輕,質泡松,柔韌不易折斷,斷面中空,壁海綿狀。氣香,味淡。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鬼筆科竹蓀屬竹蓀、短裙竹蓀。

形態特徵

1、竹蓀:菌蕾球形至倒卵形,汙白色,具包被,成熟時包被開裂,柄伸長外露,包被遺留柄基部形成菌托。成熟的子實體高12-20cm。菌托白色,直徑3-5.5cm。菌柄白色,中空,基部粗2-3cm,向上漸細,壁海綿狀。菌蓋鐘形,高寬各3-5cm,有明顯網格,頂端平,具穿孔,上有暗綠色、微臭的黏性孢體。菌裙白色,從菌蓋下垂達10cm以上,具多角形網眼,直徑0.5-lcm。孢子光滑,橢圓形,(2.8~3.5)μm×(1.5~2.3)μm。2、短裙竹蓀:菌蕾卵圓形,汙白色,內含白色膠質。菌柄圓柱形,長8-13cm,徑2-3cm,白色,海綿質,中空。菌蓋鐘形,頂端有穿孔,四周具網路。橄欖色,有臭味,(3.5~5)cm×(3.4~4)cm。柄上的網狀菌裙較短,下垂僅達柄的中上部,網眼呈不規則多角形。孢子橢圓形,(3.8~4.5)μm×(1.5~2)μm。

分佈區域

1、竹蓀:分佈於華南、西南及江蘇、安徽、江西、福建、臺灣等地。2、短裙竹蓀:分佈於西南及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

生長環境

1、竹蓀:生於竹林或闊葉林下,枯枝落葉多、腐殖質多的厚層土中,也兼生於腐木上。夏、秋季單生或群生。2、短裙竹蓀:生於竹林下及混交林下。多在7-9月單生或群生。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