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麴草 - 中藥材

鼠曲草,中药名。为菊科植物鼠曲草GnaphaliumaffineD.Don的全草。具有化痰止咳,祛风除湿,解毒的功效。主治咳喘痰多,风湿痹痛,泄泻,水肿,蚕豆病,赤白带下,痈肿疔疮,阴囊湿痒,荨麻疹,高血压。

功效作用

功能

化痰止咳,祛風除溼,解毒。

主治

咳喘痰多,風溼痺痛,洩瀉,水腫,蠶豆病,赤白帶下,癰腫疔瘡,陰囊溼癢,蕁麻疹,高血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研末;或浸酒。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化學成分

全草含5%黃酮甙,0.05%揮發油,微量生物鹼和甾醇,0.58%非皂化物,又含維生素B,胡蘿蔔素,葉綠素,樹脂,脂肪等。花含木犀草素-4′-β-D-葡萄糖甙。

藥理作用

鼠麴草煎劑4g/kg小鼠灌胃,對實驗性慢性氣管炎合併慢性咳嗽的小鼠有鎮咳作用。100%鼠麴草煎劑用平板打洞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宋內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

相關論述

1、《別錄》:“主痺寒,寒熱,止咳。”

2、《日華子》:“調中益氣,止洩,除痰,壓時氣,去熱嗽。”

3、《履巉巖本草》:“大治脾胃作疼。”

4、《藥類法象》:“治寒嗽及痰,除肺中寒,大升肺氣。”

5、《品彙精要》:“治形寒飲冷,痰嗽,經年久不瘥者。”

6、《本草正》:“大溫肺氣,止寒嗽,散痰氣,解風寒寒熱,亦止洩瀉。鋪艾卷作煙筒用,燻久嗽尤效。”

7、《綱目拾遺》:“治囊風溼癢,煎湯洗;愈兒疳,梅瘡,下疳,同甘草煎洗。”

8、《天寶本草》:“除蟲,定痛。治驚風,諸般氣滯。”

9、《現代實用中藥》:“治非傳染性潰瘍及創傷,內服為降壓劑及胃潰瘍之治療藥。”

10、《南京民間藥草》:“泡酒服,治筋骨痛。”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一切勞嗽,壅滯胸膈痞滿:雄黃、佛耳草、鵝管石、款冬花各等分。上為末。每服用藥一錢,安在爐子上焚著,以開口吸菸在喉中。(《宣明論方》焚香透膈散)

2、治一切咳嗽,不問新舊,喘頓不止,晝夜無時:款冬花二百枚,熟地黃(幹)二兩,佛耳草五十枚。上三味焙乾,碾為粗末。每次二錢,裝猛火於香爐中燒之,用紙作筒子,一頭大,一頭小,如粽樣,安在爐上,以口吸菸盡為度,即以清茶嚥下,有痰涎吐之。(《普濟方》引《陳氏經驗方》三奇散)

3、預防肝炎:鮮鼠麴草30g。水煎,加紅糖15g。於每年春初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4、治支氣管炎,哮喘:鼠麴草、款冬花各60g,胡桃肉、松子仁各120g。水煎混合濃縮,用白蜂蜜50g作膏。每次服1食匙,每日3次。(《安徽中草藥》)

5、治支氣管炎,寒喘:鼠麴草、黃荊子各15g,前胡、雲霧草各9g,天竺子12g,薺根30g。水煎服,連服5d。一般需服1個月。(《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6、治筋骨痛,腳膝腫筒,跌打損傷:鼠麴草30-60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7、治脾虛浮腫:鮮鼠麴草60g。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8、治赤白帶下:①鼠麴草、鳳尾草各9g,椿根白皮、雞冠花各15g,白果10枚(杵碎)。煎服。(《安徽中草藥》)②鼠麴草、風尾草、燈芯草各15g,土牛膝9g。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9、治蠶豆病:田艾60g,車前草、鳳尾草各30g,茵陳15g。加水1200ml,煎成800ml,加白糖。當茶飲。(《廣東醫藥衛生科技資料選編》)

10、治無名腫毒,對口瘡:鮮鼠麴草30g。水煎服。另取鮮葉調米飯搗爛敷患處。(《福建中草藥》)

附註

同屬植物中,功能與本種基本相同的尚有多莖鼠麴草GnaphaliumpolycautionPers.分佈於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及雲南等地。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春季開花時採收,去盡雜質,曬乾,貯藏乾燥處。鮮品隨採隨用。

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殘根,搶水洗淨,切段,乾燥。

儲存方法

儲存方法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全草密被灰白色綿毛。根較細,灰棕色。莖常自基部分枝成叢,長15-30cm,直徑1-2mm。葉皺縮捲曲,展平後葉片呈條狀匙形或倒披針形,長2-6cm,寬0.3-1cm,全緣,兩面均密被灰白色綿毛;質柔軟,頭狀花序頂生,多數,金黃色或棕黃色,舌狀花及管狀花多已落脫,花托扁平,有花脫落後的痕跡。氣微,味微甘。

以色灰白、葉及花多者為佳。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菊科鼠麴草屬鼠麴草。

形態特徵

二年生草本,高10-50cm。莖直立,簇生,不分枝或少有分枝,密被白色綿毛。葉互生;無柄;基部葉花期時枯萎,下部和中部葉片倒披針形或匙形,長2-7cm,寬4-12mm,先端具小尖,基部漸狹,下延,全緣,兩面被灰白色綿毛。頭狀花序多數,通常在莖端密整合傘房狀;總苞球狀鐘形,長約3mm,寬約3.5mm;總苞片3層,金黃色,幹膜質,先端鈍,外層總苞片較短,寬卵形,內層長圓形,花黃色,外圍的雌花花冠絲狀;中央的兩性花花冠筒狀,長約2mm,先端5裂。瘦果長圓形,長約0.5mm,有乳頭狀突起;冠毛黃白色。花期4-6月,果期8-9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陝西、臺灣等地。

道地產區

主產於江蘇、浙江。多自產自銷。

生長環境

生於田埂、荒地、路旁。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