臑上穴 - 三角肌、肩中、肩髃下、為民、治癱2 - 針灸穴位
臑上,经外奇穴名。出自《常用新医疗法手册》。别名三角肌、肩中、肩髃下、为民、治瘫2。位于肩部,三角肌正中点,即大肠经肩髃穴外侧直下1.5寸,左右计2穴。浅层有臂外侧上、下皮神经等分布,深层有桡神经。主治偏瘫、上臂痛、肩周炎、上肢瘫痪及麻木、手臂不能高举等。直刺1-1.2寸。
名詞釋義
臑,指臂部以下部分。上,上下之上。該穴在臑之上部,故名。
定位
位於肩部,三角肌正中點,即大腸經肩髃穴外側直下1.5寸,左右計2穴。
解剖
穴下面板→皮下組織→三角肌。淺層有臂外側上、下皮神經等分佈。深層有肱動脈的肌支和橈神經。
詳細主治
偏癱、上臂痛、肩周炎、上肢癱瘓、麻木、手臂不能高舉等。
詳細操作
直刺1-1.2寸,針感為區域性酸脹感,可向三角肌下端平刺2-2.5寸,區域性有抽脹感或痠麻感向肘部放散。灸3-5壯,或溫灸5-10分鐘。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頸椎病、中風偏癱、肩周炎、上肢麻痺或癱瘓等。
配伍
1、配肩髃穴、肩髎穴、肩貞穴、曲池穴、條口穴治肩周炎。 2、配肩髃穴、曲池穴、手三里穴、合谷穴治上肢癱瘓等。
附註
居大腸經肩部循行線上。
相關論述
1、《新醫療法手冊》:“臑上,取法:三角肌中央。主治:上肢偏癱,臂痛等。針法:直刺1-2寸。” 2、《新醫療法彙編》:“治癱,穴位:三角肌正中點取之。針法:直刺1-2寸。主治:偏癱。” 3、《針刺麻醉》:“三角肌穴,位置:上臂三角肌中央。”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