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野雞尾 - 中藥材

小野鸡尾,中药名。为中国蕨科植物野鸡尾金粉蕨Onychiumjaponicum(Thunb.)O.Kuntze的全草或叶。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北至河北、西至甘肃南部。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血之功效。常用于风热感冒,咳嗽,咽痛,泄泻,痢疾,小便淋痛,湿热黄疸,吐血,咳血,便血,痔血,尿血,疮毒,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烫火伤。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利溼,止血。

主治

用於風熱感冒,咳嗽,咽痛,洩瀉,痢疾,小便淋痛,溼熱黃疸,吐血,咳血,便血,痔血,尿血,瘡毒,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燙火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用量加倍。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鮮品搗敷。

注意事項

虛寒證慎服。

相關論述

1、《植物名實圖考》:“治頭風,利大小便。”

2、《廣西中藥志》:“治吐血,咳血,便血,尿血,黃疸,胃痛,紅白痢疾,解毒。外用止血。少數地區治燙火傷。”

3、《貴州民間藥物》:“治痔瘡出血,刀砍斧傷,湯、火傷,經痛。”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感冒發熱:野雞尾草30g,水蜈蚣9g,魚秋串15g,忍冬藤30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

2、治腹痛腹瀉:日本烏蕨、車前草各9g。水煎服。

3、治白痢:日本烏蕨30g,算盤子根、臭牡丹各15g。水煎服。(2-3方出自《湖南藥物志》)

4、治急性黃疸型肝炎:野雞尾草、虎杖、茵陳、金錢草各15g,木通12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

5、治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烏蕨30g。煎服。吐血加白茅根30g,衄血加生梔子9g,便血加槐花9g,尿血加瞿麥15g。(《安徽中草藥》)

6、治腹痛(經痛):水金雞尾15g,大血藤、小血藤、九龍盤、野桂皮各9g。泡酒服。每次15g,以痛止為度。(《貴州民間藥物》)

7、治打傷青腫:日本烏蕨,鑿慄樹,松樹毛。搗爛敷患處。(《湖南藥物志》)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夏、秋季採收全草,或割取葉片,鮮用或曬乾。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清水洗淨,撈出,略潤後切段9-12mm長,乾燥。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根莖細長,略彎曲,直徑2-4mm,黃棕色或棕黑色,兩側著生向上彎的葉柄殘基和細根。葉柄細長略呈方柱形,表面淺棕黃色,具縱溝。葉片捲縮,展開後呈卵狀披針形或三角狀披針形,長10-30cm,寬6-15cm,淺黃綠色或棕褐色,三至四回羽狀分裂,營養葉的小裂片有齒;孢子葉末回裂片短線形,下面邊緣生有孢子囊群,囊群蓋膜質,與中脈平行,向內開口。質脆,較易折斷。氣微,味苦。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中國蕨科植物野雞尾金粉蕨。

形態特徵

植株高60cm左右。根狀莖長而橫走,粗3mm左右,疏被鱗片,鱗片棕色或紅棕色,披針形,篩孔明顯。葉散生;柄長2-30cm,基部褐棕色,略有鱗片,向上禾杆色(有時下部略飾有棕色),光滑;葉片幾和葉柄等長,寬約10cm或過之,卵狀三角形或卵狀披針形,漸尖頭,四回羽狀細裂;羽片12-15對,互生,柄長1-2cm,基部一對最大,長9-17cm,寬5-6cm,長圓披針形或三角狀披針形,先端漸尖,並具羽裂尾頭,三回羽裂;各回小羽片彼此接近,均為上先出,照例基部一對最大;末回能育小羽片或裂片長5-7mm,寬1.5-2mm,線狀披針形,有不育的急尖頭;末回不育裂片短而狹,線形或短披針形,短尖頭;葉軸和各回育軸上面有淺溝,下面凸起,不育裂片僅有中脈一條,能育裂片有斜上側脈和葉緣的邊脈匯合。葉幹後堅草質或紙質,灰綠色或綠色,遍體無毛。孢子囊群長(3)5-6mm;囊群蓋線形或短長圓形,膜質,灰白色,全緣。

分佈區域

廣佈於長江以南各地,北至河北、西至甘肅南部。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00-1800m的山坡路旁、林下溝邊或灌叢陰處。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